搜索

· 读书

News

镶金兽首玛瑙杯 •考古中国

日期: 2020-11-07
浏览次数: 11

                                                      镶金兽首玛瑙杯 •考古中国

                                                               2020-11-7   青野龙吟

 

 镶金兽首玛瑙杯 •考古中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习近平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习近平强调,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考古中国系列将为大家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从21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长江流域古代文明遗址开始,从国宝档案继续。


 

 镶金兽首玛瑙杯 •考古中国



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兽首玛瑙杯是唐代玉器,1970年10月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兽首玛瑙杯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


唐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镶金兽首玛瑙杯 •考古中国



文物特征


唐兽首玛瑙杯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玉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画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唐兽首玛瑙杯上口近圆形,下部为兽首形,兽头圆瞪着大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着什么,兽头上有两只弯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却似牛,所以不能认为造型完全出自写实的手法,但看上去安详典雅,并无造作感。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冒,能够卸下,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


 

 镶金兽首玛瑙杯 •考古中国



流传历史


唐兽首玛瑙杯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何家村本来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子,但是在1970年城市扩建的时候发现了一处唐朝的无主宝藏,因此而闻名全国,这里出土的窖藏出在三个罐子里,包含了一千多件文物,其中既有唐朝的也有唐朝以前的,既有金银器、玉器还有许多国内外的钱币。


这件玛瑙杯的产地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却成为专家学者的共识。“来通”是希腊语的译音,有流出的意思,大多做成兽角形。一般在酒杯的底部有孔,液体可以从孔中流出,功能如同漏斗,用来注神酒,当时人们相信用它来注酒可以防止中毒,举起“来通”将酒一饮而尽是向神致敬的表示,因此也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


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在中亚等地的壁画中也有出现。在中国,从唐代以前的图像资料来看,这种酒具常出现在胡人的宴饮场面中,唐朝贵族以追求新奇为时尚,而这件器物的出土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模仿新奇的宴饮方式的见证。


从玛瑙的材质、造型等方面,还能找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迹。缠丝玛瑙多产自西域,类似这样造型的器皿,在中亚、西亚、特别是波斯(今伊朗)较为常见。另在《旧唐书》中有“开元十六年大康国献兽首玛瑙杯”的记载。从这些现象分析,这件珍贵的玛瑙杯很可能是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从西域来到中国的,但也不排除这是出自居住在长安的中亚或西亚的工匠之手,亦或是唐代工匠学习外来工艺后的杰作。


 

 镶金兽首玛瑙杯 •考古中国



文物鉴赏


兽首玛瑙杯是已发现的唯一一件唐代的俏色玉雕,也是已发现的唐代玉器中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一件。玛瑙杯选用了世界上最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而且这块以深红色和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然夹有一层淡白,如此神奇的自然变化,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


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是要依料取题,因材施艺。琢玉高手往往能根据玉料的原型取势造型,依形布局,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对原料进行巧妙的雕琢。这件玛瑙杯,匠师在玉材的小端雕琢出惟妙睢肖的兽头,把纹理竖直的粗端雕琢成杯口,而口沿外又恰好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天衣无缝。


作者巧妙地利用俏色技巧,将兽眼刻画得黑白分明,形神毕肖,真正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兽眼目视前方,似乎在寻找和窥探什么。兽头上两只角粗壮有力,几度弯曲,富丽多色,凝结着力量和生命,显示着强烈的动态美。兽头的两耳高高竖起,微微内收,仿佛聆听世间的声音。整个兽首上下的肌肉,仅寥寥数刀,却已入骨三分,生动传神。兽首的口鼻部有类似笼嘴状的金冒,能够卸下,内部有流,突出了兽首的色彩和造型美。此杯琢工精细,通体呈玻璃光泽,晶莹瑰丽。


 

 镶金兽首玛瑙杯 •考古中国



这件国之瑰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唐兽首玛瑙杯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很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传来的器物所制作的,它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