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双减”,让学校教育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日期: 2021-09-14
浏览次数: 22

                               “双减”,让学校教育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2021-09-14   青野龙吟  


2021-09-14 来源:光明网


“双减”政策出台后,校外教育机构的“非理性”补课之路阻断了,学校教育的主体责任被进一步明确下来。作为小学校长,我深切地感到,学校教育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上。


“双减”之下,孩子们上学更积极了


开学第一周,很多学校的孩子们都满怀期待地来到校园,因为他们知道,有很多独具特色的、以前没有过的校本课程可供选择了。以我们学校为例,在小学一年级,我们开设同伴交往课程“很高兴认识你”,四年级开设校园生活课程“小菜园守护神”,五年级的班级文化建设课程《上新了,班级》,六年级开设历史课程《开“史”了》,这样的学习不再把孩子局限在教材与学科中,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交往、游戏、做项目、完成任务、布置展区等等,这样的学校生活是孩子们特别喜欢、人人都能参与的。而这样的学习,过去因为耗时长在学校中的开展会受影响,孩子们还要回家去当作作业完成。现在,课后服务时间里,孩子们可以或独立,或合作,继续完成学习。告别独自在家、生活作息不规律的暑假,这对很多孩子们来说,是件开心的事情。


 

“双减”,让学校教育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新学期,北京市教委出台了落实“双减”升级版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意见,学校生活会带来如下变化:


延迟入校时间,保障每个孩子充足的睡眠和吃好早饭。


从开学第一周来看,孩子们的入校时间集中在8:00—8:20之间,比过去晚了20~30分钟,这与小孩子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较好的同步,降低了小学生开学时间调试的难度。


体育运动每天1小时,实现了学校学生不管是否当日有体育课,都有户外运动1小时的时间保障。


体育运动分别设置在上下午,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舒展和调试,不出现因为下午在校时间过长,身体出现疲乏的状态。


小学生特别好动,天性使然。顺应天性的学校生活,就是遵循了教育和成长的基本规律,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


给课后服务一个新的定位,保障新时段实现新的教育价值。


我们把课后服务时段定位为“儿童自我发展时段”,并延长至2.5小时。期间,三个时段的课程设计,为孩子提供了完成作业、参与社团活动、体育运动等更科学、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学生在校学习与在家学习最大的不同就是环境、氛围、资源。所以,我们提出了自主、互助、个别化三个建议,推动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提倡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成就,在此基础上,让教师个别化辅导更有针对性。


从第一周的反馈与统计来看,这样的课后服务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参与率达到94.4%。


 

“双减”,让学校教育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双减”之下,教师们急需建立新的平衡


从教师群体来看,最大的变化主要是以下三点:


工作时间的延长,工作量的增加,工作责任的累加。


因为学生作业辅导与个别化教育成为所有教师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教师个人生活与学校工作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去自我调适,建立新的平衡。


教师对作业的研究也成为不能回避的课题。过去,减负的要求是减少作业量,确实存在一些老师只做表面文章,一“减”了之。于是,家长们自己行动起来,课上缺了,课下补。当前,“双减”之下,学生作业辅导与教学质量都由教师来扛,由此,对教师布置作业的合理性、科学性的问题就会直接摆到每个教师面前,会倒逼教师重新审视作业设计与儿童发展的匹配度的问题。靠延长作业时间、大量机械练习提高考试成绩的教育陋习在双减形势下,真的无处遁逃。


在我校,今年暑假老师们就提前进入了课程教学的集体共研阶段。各年级各学科将作业研究纳入学习的研究中来,通过团队共研的学习手册,确保作业设计质量,落实学校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质量目标。


在严格控制作业时长,减少作业总量的两个“减少”前提下,我们坚持做到作业设计的“三多”:多布置实践性作业:设计挑战性任务,让作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探究性。多设计长时段作业:延展作业完成的周期,让作业完成周期更有弹性。多提供可选择的作业:中高年级根据分层分类的学习现状,让作业菜单更灵活、更有针对性。


“双减”对教师的要求是,让他们从“辅导者”向“支持者”转型。管控型学校、传统型教师在新的要求面前,会有较大的不适应,毕竟新的要求增加了不少。转型学校、新育人模式推进中的学校就会有较快的适应性。以我校为例,老师们认为延长在校学习时间恰好能够锻炼孩子们独立、自主、协作的学习能力,能更充分地完成学习任务,更便捷地接触更丰富的资源。个别化教育,也能及时帮助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做到面批面改、快反馈。


开学周,各年级生活化的课程学习与下午自我发展时段的项目任务都是老师们提前“备”好的“大餐”,孩子们在此时段,各有分工,忙得不亦乐乎。而老师们穿梭在孩子们中间,观察他们,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支持者”应该是儿童自我发展时段下,教师们新的身份,它比作业辅导者的定位与要求更高。


显然,“双减”给学校可见的变化会带来更多的新课题、新问题,“双减”撕开了传统教育的一个口子,发出了“为孩子重塑教育”的强有力信号。


 

“双减”,让学校教育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减负”改变“新学期”


2021-09-14 来源:光明日报


今年秋季学期是“双减”实施后的第一个学期,从到校时间、作业布置到课后看管、网络游戏限制,一系列新政策的落地给今后学生的校内学习和校外生活勾勒出不一样的轨迹。开学已经两周,“减负”政策落实得怎么样?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在校时间长了,亲子时间也长了


在北京,中小学开学意味着交通早高峰的提前,而今年的“开学堵”却有了点不同。根据北京市教委的要求,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上课推迟了,学校就推迟了进校时间,让不同年级分时段到校,感觉校门口没那么堵了。”东城区某小学家长李女士说。


“原来我们是7点40到校,现在给一二年级规定的到校时间是8点10分到20,前后多出半个小时。”北京市十一学校丰台小学家长查女士的儿子今年上二年级。“当然,作为家长还是要给他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睡足了可以起来做点自己的事。”


走进校门的时间延迟是为了给学生更充足的睡眠时间,离开校门的“课后延时服务”则是为了解决“课后四点半”难题。十一学校丰台小学将“课后延时服务”定义为儿童自我发展时段,又分为自主学习、社团活动、体育运动三个时段。其中,自主学习时间供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任课教师随堂进行辅导答疑。这与“双减”政策提出的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限定书面作业完成时间相一致。


 

“双减”,让学校教育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以前放学由家里老人接回家,孩子回家先放松,看完电视才磨磨蹭蹭做作业,没有时间意识。家长辅导作业、讲题又要着急上火。”十一学校丰台小学四年三班江欣怡的妈妈曹女士说,“延迟放学对养成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挺大的。有了学校的外在约束,孩子也意识到要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完事情。在学校就能做完所有作业,老师随时答疑,很大程度也减轻了家长的压力。”


延时服务覆盖了下午时段,学生晚上又是怎么度过呢?记者采访得知,虽然仍为孩子报名英语、乐器类等培训班,但受访的多位家长均表示,只会精选一两个班。而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校外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来回跑班、耽误休息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在学校托管班里,同学们的作业效率大大提高。大家都能静下心来认真做作业,遇到困难能及时请教老师。不像在家遇到困难苦思冥想也未必想得出。”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602班学生毛璟桥说。“我每天回家还有足够的时间用来阅读课外书,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也保证了睡觉的时间。”


“双减”后,工作日晚上充足的时间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之前对机构有依赖心理,觉得有人教孩子就不操太多心了。其实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和学校,家长是逃不了这种责任的,要帮助孩子规划好时间。”查女士说,“现在吃完饭,我们会跟孩子一起做点运动,读读绘本,体验亲子时光。说了很久的周末户外野营,一家人也有时间去了。”


放学时间晚了,课后生活丰富了


2018学年起,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岷山学校就开始探索免费放心班(3点半时段)、“四点钟学校”(5点前)、晚接服务三个不同放学时间的托管制度。今年秋季学期,报名课后托管学生共2018名,占在校生人数92.5%,其中需要延时托管的184名,最晚接送需求为18:00。


“课后托管一定要考虑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统一到5:30结束托管,要在校待近10个钟头,低年级学生会厌烦的。所以我们不光引入体育运动、课外书等丰富形式,还实施弹性放学制度。”校长李雅芳说。


“在校时间长了,孩子中午就需要午休,条件不足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李女士表示,虽然学校安排了午休时间,但午休条件暂时还没有到位,学生只能趴在桌子上休息。“班主任已经建议家长准备午休枕,而作为家长还是希望午休问题能够更好解决。”


 

“双减”,让学校教育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学校将学生每天1小时的户外运动分别设置在上下午,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舒展和调试,不出现因为下午在校时间过长,身体出现疲乏的状态。”十一学校丰台小学三年级年级主任索志强介绍,该校课后服务延长时长为2.5小时,从校外采购服务的科学类“疯狂博士”到学校老师辅导的编程社团、网球、橄榄球社团,校方通过多样化选择满足学生兴趣。


与学生相比,教师工作时长增加来得更加明显。“之前3:30放学以后,老师可以用来批改作业,准备第二天上课课件等,但现在有托管,如果当天轮到了,这些工作都得搬到家里去做。有的老师开的课比较冷门三天轮到一次,作业辅导类的老师几乎是两天就要轮到一次,老师其实工作量加了非常多。从校长的角度,我也很心疼老师们。早上7点到校,下午5:30下班,10个半钟头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李雅芳说。


“每周轮到两次,工作量确实增加了些,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个人的延时服务,能够使班里这么多孩子家长安心工作,也使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基本能在学校完成,对个别基础较弱孩子还能当面指导,做到作业‘日日清’,那就是落实‘双减’政策减负不减质的目标,是‘超值’的。”岷山学校语文教师邵佳凤说,“况且学校为我们‘舍小家顾大家’参与托管的老师和家属安排了晚餐,这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作业时间降了,类型多了


“听说这学期开始要求不带作业回家,能不能做到还要观望一下。”查女士说。虽然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但部分探究性作业也比较花费时间。“之前作业看各人完成情况,开放性、探究性作业,做得精致就会花时间,粗略点就还好。”


那么,学校有哪些方式来管控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呢。在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每个班级教室的后面,都有一块小黑板,各科老师将作业写到上面。年级部主任每天都会巡视一遍,如果觉得作业过多了,就会和班主任谈,协调各科老师。宁波市四眼碶小学在校园网上创建了“作业时长监控平台”,对3-6年级家庭书面作业用时进行数据监控。家长通过小程序填选孩子当日各科书面作业用时,统计数据会直接回馈到任课教师的手机中,2/3及以上学生用时在规定时间内显示绿灯,1/3以上学生超时黄灯预警,1/2以上学生超时红灯预警,以便任课教师及时调整作业量。


“根据我们平时的统计,60%以上能够在规定时间完成作业。”宁波市四眼碶小学副校长朱晓莉说,“每个学科老师都希望自己学科能够让孩子们掌握得更好,所以不同学科作业时间的协调还需要再下功夫。一小时分给语文到底多少时间,分给数学多少时间,分给英语多少时间,合理性上也还是值得再继续探讨的。”


 

“双减”,让学校教育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



“从我们收到的数据看,语文相对来说‘超时’的概率大,因为毕竟要写汉字、练作文,花的时间会比较久,毕竟作业的类型变了,这个时间有可能就会发生变化。还有不同时段,比如期末复习阶段有可能对作业量的控制做的不是那么严格了,这个方面我可能还是要继续。”朱晓莉说。


“随性布置”已成往事,“精讲精练”要求效率提升,教师对作业的研究成为不能回避的课题。十一学校丰台小学校长曹君告诉记者,“双减”之下,如何布置作业,减掉负担、提升能力,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记者了解到,很多中小学降低了作业刚性、淡化了测量达标的概念。如通过实践性作业让作业更有探究性,通过长时段作业淡化和延展作业完成周期,根据学力情况不同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等等。以四眼碶小学为例,共性的“必做作业”,又要有个性的“选做作业”;完成课标的“学历作业”外还有偏重实践的“活力作业”。


“‘学历作业’主要是针对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这是要考试的、要检测的。但仅有这种纸质的就是书面上的作业,其实并不能让一个孩子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就要考虑到孩子运动习惯的培养、兴趣的培养、劳动意识的培养,更多考虑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所以会有‘活力作业’。”朱晓莉说。关于“选做作业”“分层作业”,她表示,小学知识学习相对来说还是其次的,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分层细化有利于学生跟随适合自己的节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避免囫囵吞枣、抄作业等问题。


“‘双减’之下的学校既不是减作业量的一‘减’了之,也不是加课后服务时间的一‘加’了之。简单思维解决不了当前高质量教育对学校的要求,重塑学校教育正当其时。”曹君说。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