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曹操临终之前,为何只斩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

日期: 2020-06-26
浏览次数: 26

                                           曹操临终之前,为何只斩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 

                                                                        2020-6-26   青野龙吟


我们从历史的结局当中,都知道了三国的未来被司马家族所统治,并且“狼顾之相”也是曹操发现的,可为何曹操在自己临终之前只斩杀了杨修,却放过了威胁更大的司马懿呢?


一、曹操此时的格局不同


可以说三国时期每一个时期或者说每一个时段,这些人物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的格局也不相同。


 

 曹操临终之前,为何只斩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



说实话在曹操起兵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的势力能发展到三分天下之首位。


所以说曹操在自己临终之前,内心当中考虑最多的事情,其实还是曹家能不能取代大汉王朝。


说白了关注点不一样,此时的曹操一心只想如何让自己的曹家可以平稳的从汉献帝的手中过渡而来。


但凡有可能的话,曹操自己就想转正了,但是朝中依然还有很多汉室的忠臣,如果曹操不想走袁术的老路,还是要等一个很好的时机。


同时也为了将朝中这些不服从自己的人,或者说对汉室江山依然还保留着幻想的这一部分慢慢消除干净,让他们一点一滴的从自己的身边全部消失。


所以说此时此刻曹操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了谁跟自己是一伙的,谁是暗中捣鬼的,比如说荀家人一直跟自己不是一路人。


曹操也是痛下决心才将荀家人给收拾掉,这也是自己的势力足够大,也足够稳定的情况下,才干出来的事情。


 

 曹操临终之前,为何只斩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



虽然此时的司马懿是一个危险人物,但是跟这些直接反对曹操的人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毕竟此时想要直接将曹操砍死的人大有人在,而司马懿只是一个有野心之人而已。


说实话曹操这一辈子见过不知道多少有野心之人了,想当年袁绍、袁术两兄弟,哪一个没有野心。


可以说有野心的人多了去了,但是这些人对于自己的统治地位却够不成影响,反而是这些明面上投奔自己,实际上却一直想恢复汉室江山的人,才是曹操此时最大的威胁。


所以说临终前的曹操唯一想干的事,就是希望把这些不忠心于自己的人全部消除干净,给自己的儿孙留下一个完整的势力。


相对于司马懿来说,杨修就属于不安定分子,天天找存在感,并且多次在明面上驳回曹操的面子。


要知道曹操可是一直打算取代汉献帝,可是杨修这么天天怼自己,直接让曹操的威望一落千丈,再加上杨家对于曹操来说也没有太多的忠心而言,不斩杨修,难不成留着过年?


也就是说此时的杨修对于曹操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并且自己将其斩杀,也可以震撼一下朝中的那些不安定的汉臣们,让他们明白自己也不是那么好说话。


 

 曹操临终之前,为何只斩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



但凡支持曹家当天子的人,就是曹操自己人,但凡跟曹操作对的,就是他的敌人。


虽然杨修没有明面上站出来表示自己反对曹操,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一直给曹操上眼药,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只能先将这个不稳定的家伙给砍了,以免自己曹家的大计被破坏了。


二、曹操不想动曹丕的班底


司马懿虽然从某些方面来看,属于一个野心勃勃之辈,但是对于曹操来说并无所谓,毕竟人才这种东西在曹操看来,只能分为有用和没用的。


没用的人才比如说杨修,直接就被斩了,而司马懿却属于有用的那种,最起码对于自己的儿子曹丕是有用的。


一开始曹操还没有定下谁为自己的继承人,不管是杨修还是司马懿,都属于自己儿子们的拥护者,其实这是一件好事。


拥护的人越多,说明儿子的本事越强,将来曹家的天下也就更发的稳定。


等曹操定下曹丕为自己的继承人之后,曹植身边的拥护者就应该全部打退堂鼓。


 

 曹操临终之前,为何只斩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



也就是说之前让你们争斗,曹操就是想看看谁更合适当自己未来的接班人,随着比赛的结果出现后,最后的胜利者也就定了下来。


既然曹老板已经把未来都定好了,大家就不要有什么小心思了,可杨修依然不死心,想要在努一把力,或者说寻找机会一次扳倒曹丕,让自己的拥护者曹植上位。


于是这件事就引起了曹老板的不满,自己这么多以来一直都属于一言九鼎之辈,之前给你们机会争,可是曹植没有争过,这件事就算是已经翻篇了。


现在杨修你又一次搞事情,这是打算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再争下去吗?如果继续这么无休止的争下去,唯一受损的可能就是曹家的势力。


想当年袁绍就是因为儿子们一直争来斗去,才把大好的江山葬送的,难不起你杨修想要把曹家带入深渊之中。


可以说这才是曹操直接对杨修起杀心的重要原因,自己可以容许两个儿子良性的争斗一下,在不伤害根本的前提下,或者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斗一斗。


这都没有问题,因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内,而现在事情已经结束了,可是杨修依然不罢休,这就是打算置曹家于死地呀,于是杨修出局了。


而司马懿却不一样,虽然野心很足,但是对于曹丕却很忠心,做为曹丕未来的班底很适合,尤其是曹操自认为以曹丕的实力,完全可以压制住这个看起来野心勃勃的司马懿。


 

 曹操临终之前,为何只斩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



所以在曹丕即位的中后期,司马懿多次受到了打压,可谁会想到曹丕寿命上会出问题,并且之后的曹睿也是个短命鬼,直接让活得最久的司马懿捉到了机会,一举将曹家给推翻。


说白了不论是曹操还是曹丕,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的曹家后辈这么弱,所以才给了司马懿可乘之机。


总结


当时的曹操斩杀杨修,除了要把朝中的忠汉势力全部铲除之外,就是希望为自己的儿子曹丕清扫障碍,杨修所拥护的曹植已经失败,这件事就算是翻篇了,可是杨修自己不服输,非要继续作死,这才引曹操痛下杀手,不然的话以曹操的个性,肯定要把人才留给自己的儿子来处理,只怪杨修自己太能作了。(古今讲坛)


 

 曹操临终之前,为何只斩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



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朝天子刘协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重视手工业、安置流亡人口、实行“租调制”,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进爵魏王。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来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临终之前,为何只斩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



司马懿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曹操临终之前,为何只斩杨修,却放过了司马懿?



杨修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母为袁氏(司徒袁安曾孙女)。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任丞相府仓曹属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