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二世·世界名人传奇
2018-8-29 青野龙吟

中华民族很伟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和灿烂文化,涌现了无数伟大人物,一直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世界很大,外面还有很多伟大民族,跟我们一样,也创造过辉煌的文明,出现过很多伟大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中国的,海纳百川,文明互鉴,增强世界意识,开拓全球视野,弘扬中华文化,是21世纪我们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去探索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旅程,你会发现大千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了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断。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娓娓道来的传奇故事,惊天地,泣鬼神,打造出一席席华美的文化盛宴。
每当我仰望星空的时候,看着那么多闪烁的星光,总感觉地球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星辰,一位过客,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只是一瞬之间,而人类却是往事越千年了。假如只有我们这个蓝色星球有生命的存在,那真是我们的幸运,可是我们的脚步无法停止,让我们跟着时间去探索未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世界。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俄罗斯留里克王朝有血缘关系,为留里克王朝的后裔,原名索非亚·弗雷德里卡·奥古斯塔,
1729年4月21日出生于普鲁士斯特丁,是德国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公爵的女儿。1744年被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1767年召集新法典起草委员会会议,宣布女皇的训令,主张开明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虽然想改善农奴制度,但是因贵族的反对而没有成功。此外她还修改地方行政制度、司法制度。贵族势力得到加强,农民和农奴的生存状况更加恶化。1773年至1775年发生普加乔夫起义。1796年11月6日逝世于沙皇村(今普希金城),俄罗斯帝国女皇,1762年至1796年在位。
对外政策方面,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宠臣和情人波特金去世后,她的以南进重建拜占廷帝国为目标的南进政策受挫。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叶卡捷琳娜被尊称为"大帝",即俄罗斯帝国历史上两位大帝之一。

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出生于普鲁士什切青市的一个败落贵族家庭 ——父亲是普鲁士军队中的一位将军,后被封为公爵,封地是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国,这只不过是当时德国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国。
索菲娅自幼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甚至有些淘气,胆子也很大,经常闯祸。索菲娅的父亲在军队服役,兢兢业业,不太顾家,所以她自小就在母亲管束下成长。可是母亲生性刻薄挑剔,做事情没有耐心,很难与人相处,又常年住在巴黎,这样索菲娅自幼就不太受父母限制,所以尽管身为公国公主,在没人管她的时候,也会跑到街上去找同龄的孩子们玩。
如果不是她13岁那年的一个偶然事件,索菲娅的命运可能与同年代的贵族小姐们没有什么两样。1742年,她的远房表哥,荷尔施泰因王子卡尔·彼得·乌尔里希,也就是俄国彼得大帝的外孙,被他的姨妈,俄罗斯女皇叶丽萨维塔选中,成为俄罗斯皇位继承人。这位荷尔施泰因王子顿时身价倍增,很多德国公国的适龄公主都梦想嫁给卡尔·彼得。安哈尔特公爵一家也不例外,而且因为父亲的关系,索菲娅公主与未来俄罗斯皇位继承人的联姻方案,竟得到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支持。

在腓特烈二世的安排下,1742年冬天,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带着索菲娅来到了柏林,觐见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对索菲娅公主感到满意,认为她可以成为俄罗斯皇储的妻子,于是请来了最好的法国画师,为索菲娅公主画了一幅肖像画,然后把这幅肖像送到了圣彼得堡,供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女皇过目。
安哈尔特公爵一家等待了足足一年。在这一年里,在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宫廷里反复研究了各种联姻方案,最终选择落在了安哈尔特公国的索菲亚·奥古斯特公主身上。
1744年1月,来自圣彼得堡的信使带来了伊丽莎白女皇的一份信,邀请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娅公主前往俄罗斯做客,同时带来的还有一张为数一万卢布的支票,作为公爵母女俩人在路上的开销。虽然信中没有写明邀请的目的,但安哈尔特公爵一家都清楚这是什么意思——伊丽莎白女皇选中了索菲娅做未来皇储的妻子。
安哈尔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娅公主出发时正是寒冬一月,她们一路颠簸,风餐露宿,甚至沿途曾数次在普通农户家留宿,饮食也时常粗糙生冷,母女俩差点病倒。等到车队进入俄罗斯境内后,条件马上大为改善,俄罗斯各地对公爵夫人、公主二人的接待周到有加。

(影版 叶卡捷琳娜二世扮演者)
1744年2月9日,索菲娅公主抵达莫斯科。伊丽莎白女皇对安哈尔特公爵夫人母女给予热情招待,皇储彼得,当时已经接受了东正教洗礼并起了俄文名字的远方表兄也对索菲娅公主彬彬有礼。不久彼得就向索菲娅公主坦白说,鉴于二者之间的远亲关系,彼得自然对索菲娅有信任感,但是他对索菲娅没什么感情,他已经对伊丽莎白女皇的侍女情有独钟,迎娶索菲娅公主不过是执行伊丽莎白女皇的意志罢了。
索菲娅对彼得的表白感到惊讶:一方面惊讶于彼得的坦率,另一方面感觉到彼得对很多事情的想象过于天真。索菲娅很快就明白了:她在俄罗斯站住脚的最主要条件就是要成为一个俄罗斯人。为此她请求伊丽莎白女皇为她找来了最好的老师,苦学俄语和东正教礼仪。索菲娅公主勤奋地学习俄语,甚至在夜深人静,周围侍从都已经睡下,索菲娅还在抱着书苦读。
虽是冬天,但房间里很热,索菲娅就光着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是莫斯科的冬天比在德国要严酷得多,她终于得上了肺炎,因此病倒。索菲娅曾接连十几天处于高烧状态,昏迷不醒。众人以为她已处于弥留,已经开始安排后事。安哈尔特公爵夫人特意找来了一个路德宗牧师为她做临终祈祷,但索菲娅公主却请求把教她东正教礼仪的神父老师找来。这件事很快就流传开来,俄罗斯宫廷上下对索菲娅公主的好感倍增。过了一个月,索菲娅奇迹般地病愈,这样索菲娅公主与皇储彼得的婚姻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彼得和叶卡捷琳娜结婚五年之后,二人尚未生育,也就是说俄罗斯帝国仍然处在后继无人的状态,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恼火。女皇把皇储的宫廷女侍卫长召来,说叶卡捷琳娜喜欢骑马,导致不孕,这是侍卫长的过错。女侍卫长明知骑马和不怀孕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大公夫人喜欢骑马也无人能够禁止,而且皇储和大公夫人各有情人也是众所周知,于是只好委婉辩解说,怀孕生孩子都是有"原因"的,可是皇储与叶卡捷琳娜二人之间至今没有“原因”,她也没有办法。伊丽莎白女皇怒曰:要你何用!找不出“原因”,帝国没有继承人,就是失职!女侍卫长只好依照伊丽莎白女皇的命令,私下里提示叶卡捷琳娜,要她无论如何要为伊丽莎白女皇生下一个帝国继承人,不然她的位子不会坐稳。叶卡捷琳娜幡然醒悟,终于在1754年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保罗。
叶卡捷琳娜生下皇孙保罗之后,并没有母以子贵,相反处境更加艰难。叶卡捷琳娜后来在日记中写道,生下保罗后,所有的人,以女皇伊丽莎白为首的宫廷上下都围着保罗转,孩子刚生下就被抱到女皇的宫中,而叶卡捷琳娜一个人躺在产床上三个多小时,也无人照料,最后她醒过来后,只好忍痛,独自慢慢走回自己的寝宫。总之对待叶卡捷琳娜的态度就像是对待一架完成任务的报废机器。

1758年,叶卡捷琳娜再次怀孕,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安娜。彼得公开对人讲:不知道叶卡捷琳娜是怎么怀孕的,不知道这个女儿是谁的。彼得对待叶卡捷琳娜的态度也日益蛮横无礼。
叶卡捷琳娜在日记里写道,她当时反复考虑,只看到了三条出路:一是继续当彼得的妻子,最后和彼得一起共存亡;二是逆来顺受,被彼得抓起来或者被废黜,送进修道院;三是主动采取行动,自己的命运,自己作主。但当时她对未来的想象还很模糊,不清楚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况且伊丽莎白女皇在世,任何人都不得轻举妄动。
叶卡捷琳娜开始寻求支持,首先是得到了内阁总理大臣别斯图热夫的支持。别斯图热夫作为一个成熟有经验的政治家,马上就明确了行动目标:当女皇过世之后,必须让叶卡捷琳娜登基继位,否则彼得掌权,大家都不会有好结果。叶卡捷琳娜仍然模糊地想象不出,采取什么手段才能登上皇位,甚至是否需要这样都不知道,这段时间她基本是被人推着走的。
很快,别斯图热夫被忠于女皇的两名重臣,舒瓦洛夫和沃伦佐夫告发。刑讯结果表明,叶卡捷琳娜试图利用别斯图热夫,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她还和失宠入狱的阿普拉克辛元帅保持着秘密通信。这令伊丽莎白女皇大为震怒,结果别斯图热夫被流放,波尼亚托夫斯基被迫远离圣彼得堡,切尔内绍夫和萨尔特科夫也纷纷去了国外。1759年,刚刚诞生几个月的女儿安娜夭折,叶卡捷琳娜的母亲安哈尔特公爵夫人也在巴黎病逝,叶卡捷琳娜和皇储彼得的关系转为公开的敌对。
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在曹恩多夫战役中被俘的普鲁士国王的副官被押解到圣彼得堡,押送军官中有一名叫做格里高利·奥尔洛夫。奥尔洛夫家里一共兄弟三人,都在军中服役,奥尔洛夫本人没什么文化,但身材魁梧,英俊高大,而且无论骑马作战,还是打牌喝酒,跳舞打架,都是一把好手,因此奥尔洛夫很受圣彼得堡上流社会女性的崇拜。这一切自然不会逃过叶卡捷琳娜的眼睛,她对奥尔洛夫稍加暗示,奥尔洛夫就开始了对叶卡捷琳娜的热切追求,经常做出近乎疯狂的举动,向叶卡捷琳娜示爱。
叶卡捷琳娜在这一时期始终思索的一个问题就是:女皇马上就要过世,彼得继位之后怎么办?
1761年12月25日,伊丽莎白女皇逝世,彼得继位,史称彼得三世。

1762年4月,叶卡捷琳娜生下一个男孩,孩子的父亲是奥尔洛夫。孩子降生后几个月后,彼得方才闻讯,马上大发雷霆,下令将叶卡捷琳娜逮捕。但彼得的副官犹豫不决,最后众人一起劝说,彼得临时改变了逮捕叶卡捷琳娜的命令。此后在庆祝同普鲁士签订和约的国宴上,彼得面对诸多国内外来宾,口出粗话,公开侮辱了叶卡捷琳娜。二人的关系势同水火。与此同时,奥尔洛夫兄弟加紧了在近卫军中的串联活动,暗中形成了一个数百人的军官集团,准备策动政变,推翻彼得三世,支持叶卡捷琳娜登上皇位。
到了1762年6月底,形势一时万分危急,一名参与策划政变的近卫军军官被捕,政变阴谋暴露。6月28日,叶卡捷琳娜和奥尔洛夫兄弟在得到了伊丽莎白女皇在世时的宠臣拉祖莫夫斯基、沃尔康斯基公爵和帝师潘宁的支持后,提前发动政变,推翻了彼得三世,登基称帝,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八位皇帝,也是帝国有史以来的第四位女皇。
从彼得大帝规定的皇位继承法来看,叶卡捷琳娜的做法无疑是谋反篡位,在法律上站不住脚,于是叶卡捷琳娜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昭告天下,解释她获得政权的合法性。叶卡捷琳娜二世知道无法从法律角度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于是就在道义和政治层面上做文章。她先后两次签署宣言,痛陈彼得三世的倒行逆施,把彼得三世的许多行为描述成国家层面上对俄罗斯的背叛和犯罪,所以发动政变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叶卡捷琳娜在宣言中把她的登基加冕称作是"俄罗斯人民的选择"。
总之叶卡捷琳娜的不流血政变是由近卫军和心腹近臣策划推动的,政变之际即未遭到阻力,登基之后更被广为认可,故而叶卡捷琳娜在掌握帝国大权之后就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如何富国强兵上。

叶卡捷琳娜接手时的俄罗斯虽不是千疮百孔,但也危机四伏。她在日记中写道:"国库空虚,军中已三月无饷。商贸日益凋敝,多有囤积垄断之现象。国政松弛,军机各部亦有欠款之举,海政疲惫,几近崩溃。司法沦为铢两悉称,律令之行惟强者是瞻。"鉴于这种情况,叶卡捷琳娜二世提出了一系列施政目标,旨在强调恢复国家行政秩序,强化国家机器,促进商贸繁荣,增加国库收入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施政目标中,叶卡捷琳娜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如果俄罗斯想要获得自身民众和周围邻国的尊重,俄罗斯就必须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强权国家。
在政变活动中,有一名叫波将金的年轻骑兵军官表现较为积极突出,受到了叶卡捷琳娜的注意。政变成功后,叶卡捷琳娜重赏所有参与政变的人员,在请功表上,亲手把原来拟定给波将金授予的骑兵少尉军衔改为上尉。从此叶卡捷琳娜对波将金给予了非同寻常的关注。
波将金一直在前线带兵作战,直到12年后的1774年,波将金接到了叶卡捷琳娜的亲笔信,召唤他回圣彼得堡。波将金想都没有想,立刻打了报告,离开驻地,动身回圣彼得堡觐见叶卡捷琳娜。此后波将金成为叶卡捷琳娜的最著名,也是权势最大的情人。波将金几乎就成了叶卡捷琳娜的左右手,所有军国大政,几乎全部出自叶卡捷琳娜和波将金二人之手。直至逝世,波将金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二号人物,而他对叶卡捷琳娜也始终一往情深,挚爱如初。后来有传闻说,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效仿伊丽莎白女皇和拉祖莫夫斯基,暗中与波将金在教堂举行了婚礼。但关于这段历史至今没有任何文件能够证明。
从1792年起,叶卡捷琳娜患病,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波将金逝世对她的打击很大,此外第三次瓜分波兰和对土耳其的战争使她消耗了大量精力。
1796年9月,叶卡捷琳娜病倒,卧床不起。11月6日凌晨,叶卡捷琳娜二世病逝,长子保罗继位,史称保罗一世。

(叶卡捷琳娜二世曾经乘坐的马车)
历史评价:
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只有两个皇帝获得了“大帝”的名号:一个是帝国奠基人彼得一世,另一个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时间持续了近35年,整个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俄罗斯就是她的历史活动舞台。进入叶卡捷琳娜时代,俄罗斯跨进了世界列强行列,并因积极干预欧洲事务被称作“欧洲宪兵”。俄罗斯在十九世纪的强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叶卡捷琳娜时代奠定的基础。其后来者,包括叶卡捷琳娜的儿子保罗一世、孙子亚历山大一世,此后的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三世和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等六位皇帝,在治国政绩上无人能出其右。
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强化了国家政权,将农奴制推上了发展顶峰。在她在位期间,俄罗斯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在这方面的主要成就就是将克里木半岛和黑海沿岸的土地并入版图,俄罗斯还参与瓜分了波兰,两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均以辉煌的胜利告终。在这一时期,俄罗斯在南方得到了极大扩张,沙俄势力跨过了高加索山。

拓疆称霸,力挽狂澜,剑指处大国堀起,兄弟相阋,夫妻反目,萧墙内,宫闱间,爱恨纠结;是明主,是暴君,悠悠岁月亦抹不掉千古帝王名。
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未解和神秘静静地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火炬的亮起。幽暗的地宫、离奇的谜案、远去的传奇、隐藏的真相……那些沉睡在未知世界里的人和事在渐行渐近的好奇下,缓慢开启岁月的封印,褪去寂寞的外衣,展示出一幕幕尘封已久的画面……
世界名人传奇系列,宛如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真实再现了大千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了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断。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娓娓道来的传奇故事,弥足珍贵的彩色图片,打造出一席华美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