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战经典

日期: 2018-08-26
浏览次数: 36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战经典

 

2018-8-26 青野龙吟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战经典



历史背景: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盟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闪电般地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连串打击的苏军在当年12月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首次胜利。过度消耗的德军由于缺乏应付冬季的战争装备和稳定的供应线,并且由于一天夜间气温骤然下降,导致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完全无法使用,使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严重打击,并在部分地区遭到反攻。


到1942年春天,漫长的苏德战线相对稳定了下来,但双方都在秣马厉兵,准备更大规模的战役,以争夺战略主动权。鉴于德军已无力发动全线进攻。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建议,如果再要发动攻势,就应针对莫斯科。然而希特勒认为攻击莫斯科目标过于明显,并且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受到了很大削弱,德军应放弃再次进攻莫斯科的计划。因此,德国开始筹划集中兵力在北部和南部战线发动新一轮局部攻势。此外,由于美国在遭到珍珠港偷袭之后对日本宣战,德国认识到时间颇为紧迫。希特勒希望能够在美军有机会加入欧洲战场之前结束东线战争或尽可能削弱苏联。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后来改称伏尔加格勒(现暂时再次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战前居民约60万人。它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一家大型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又称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该工厂是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产量占全苏的一半,长期以来扮演兵工厂的角色,战争时期主要生产坦克)。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产区。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石油、粮食和重要的工业基础,而德国此时也迫切需要这些资源。在即将发动攻势之前,希特勒曾对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战经典



战役经过:


战役初期


哈尔科夫战役拉开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序幕,德军在克里木和哈尔科夫的胜利使苏联来之不易的预备队消耗殆尽,南翼受到严重削弱,德军重新夺回部分战略主动权,暂时处于优势地位。德军夺取了巴尔文科沃突出部,为即将发动的攻势占据了有利的进攻出发阵地。


1942年7月2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的前锋已逼进沃罗涅日。但希特勒突然改变了计划,决定不占领该城,他命令霍特在获得第2集团军的接替后,迅速转向南面沿顿河向斯大林格勒前进。博克元帅却想占领沃罗涅日,以彻底歼灭该地域内的苏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这使希特勒大为恼怒,当即撤消博克元帅的集团军群司令之职,由第2集团军司令魏克斯上将接任,第2集团军司令则由萨姆斯将军继任。南面高加索方向,利斯特A集团军群于1942年7月9日发起进攻。其左翼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从哈尔可夫南面向顿尼兹河北岸进击。鲁夫第17集团军则从塔甘罗格北面向伏罗希洛夫格勒进攻。同时,匈牙利第2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也对佛罗尼斯发动了突袭,并在1942年7月5日攻陷该城。


德军的进攻非常成功,苏联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很难进行有效的抵抗,苏联红军后撤达100-300公里,顿河及顿巴斯盆地最富饶的地区均落入德军之手。


然而,第6集团军在战役初期就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使希特勒再次改变了计划。他认为攻占斯大林格勒无需那么多兵力,遂于17日命令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方向南下,转隶A集团军群,以支援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强渡顿河下游。但是由于交通等问题,第6集团军的前进步伐有所放慢,给了苏联红军一定的准备时间。


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开始逐渐明确德军的意图,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在高加索方向,原南方方面军在撤退时遭到严重损失,原有的4个集团军只剩下10多万人。到1942年9月9日,德军将第46集团军击退后,占领了几乎全部山口。苏呼米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战经典



近地战斗:


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年7月17日,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展开了激烈的交战,会战正式开始。德军第6集团军在保卢斯上将指挥下,以第8步兵军和第14装甲军为北突击集团,以第51步兵军和第24装甲军为南突击集团,突击苏联红军62集团军防御实施包围,向卡拉奇方向发展进攻。同时,以部分兵力向苏联红军第64集团军发起佯攻,以吸引苏联红军的注意力。7月23日,德军突破苏联红军第62集团军右翼防线,合围了该集团军的2个师,前出到斯大林格勒西面的顿河河岸。1942年7月25日,德军对由苏联红军第64集团军的右翼阵地发起攻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1942年7月29日,苏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斯大林再也按捺不住对年迈的铁木辛哥元帅的失望,撤消了他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由第64集团军司令戈尔多夫中将接任,并派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斯大林还决定将预备队的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火速调往斯大林格勒地域。随后,为了增强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斗志,斯大林于1942年7月28日发布了第227号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苏联红军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德第6集团军由于缺少装甲兵力的支援,被迫转入防御态势。德军在行进间占领斯大林格勒的计划被粉碎。但此时顿河西岸苏联红军的处境非常困难,两翼都陷入了德军包围。


1942年7月28日,苏联红军从罗斯托夫撤退。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战经典



1942年7月30日,希特勒又作了一个影响命运的决定。他宣布:“因为高加索的命运是将要在斯大林格勒决定,所以由于这个会战的重要性,遂有从A集团军群抽调兵力以增强B集团军群之必要。”于是,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又归还给B集团军群,并于1942年8月1日奉命沿科捷尔尼科沃——斯大林格勒铁路向东北方向进击,当天迅速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占领了蒙特纳亚。1942年8月3日,霍特攻占了科捷尔尼科沃,接着又于5日突破了苏第64集团军的防御,前出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但之后遭到了苏联红军越来越顽强的抵抗和反击,霍特只好放弃了独立攻占斯大林格勒的想法,于1942年8月9日转入守势。


在斯大林格勒城内战斗的德军鉴于斯大林格勒异常严峻的形势,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并决定立即调拨第24、第66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开赴斯大林格勒。1942年8月29日,朱可夫飞到斯大林格勒并着手组织第24、第66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的反击行动。1942年9月3日,斯大林致电朱可夫要求立即对斯大林格勒进行突击,以缓解当地紧张局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战经典


德6集团军覆灭


1943年1月,苏联红军发起了又一轮攻势,代号为“木星行动”,试图突破顿河地区的意大利军防线,并攻取罗斯托夫。如果这次行动成功,德军南部集团军的余部将被完全围困在高加索地区。苏联红军虽然始终未能接近罗斯托夫,但是这次行动迫使德军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德军相隔250公里以上的距离。事实上,第6集团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增援。


1943年1月8日,苏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上将发出最后通牒,敦促其投降。保卢斯电告希特勒,要求准予他相机行事,被驳回。10日,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第6集团军发起了代号为“指环”的进攻,深陷重围的德军开始从斯大林格勒郊区向城区收缩防守。1943年1月22日,苏联红军占领了古门拉克机场,第6集团军的空运补给完全运输和伤员撤退行动的彻底中断了。虽然食物和弹药都极度匮乏,德军仍然顽强抵抗,因为他们相信苏联人会处死投降的军人。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巷战。相反,苏联人也被包围圈中的德军庞大的数量感到惊讶,因此继续巩固包围圈。保卢斯向希特勒报告说:“部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他得到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第6集团军应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英勇的责任,直到最后一人为止。”曼施泰因力劝希特勒批准第6集团军残部投降,而希特勒向曼施泰因解释说,不允许投降,“一来即使包围圈中的德军分成几个较小的单位,也还可以抵抗相当长的时间;二来,俄国人根本不会遵守对第6集团军投降后所许下的诺言。”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战经典



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授予保卢斯德国陆军元帅节杖,以鼓励其继续抵抗下去。他对约德尔说:“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元帅被生俘的。”希特勒也希望保卢斯能够战斗到底或自杀殉国。1943年1月31日,保卢斯向总部发出最后一份电报:“第6集团军忠于自己的誓言并认识到自己所负的极为重大的使命,为了元首和祖国,已坚守自己的岗位,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但是,当苏联红军攻入德军设在百货商场内的司令部时,保卢斯选择了投降。同日,苏联红军第64集团军的第38摩步旅打到了保卢斯的司令部,“第六集团军无线电台即将关闭!俄军已经攻占!打垮布尔什维克万岁,天佑德意志!”1943年2月1日,被包围的第六集团军司令部发报员自己决定向柏林发出了最后一封感动德国人的著名电报,最后用国际电码写上“CL”,表示“本台停止发报”。苏联红军在地下室外令第6集团军司令部人员投降,第6集团军参谋长施密特将军接受了要求。施密特问保卢斯:“请问陆军元帅,还有什么话要说吗?”保卢斯无话可说,只好投降。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第11军残部也宣布投降。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23位将官,2000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1000名极度饥饿劳累的德军士兵被俘,约14万人死亡,只有3万余伤患者事先陆续空运撤出。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战经典


让苏联红军大为惊喜但同时让德军极为失望的是,战俘中包括22名将军。希特勒对这位新陆军元帅极为失望,并公开说“保卢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荣的殿堂,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退却。”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日德战俘受到严重的虐待导致大面积死亡。但是,据统计降的91000名战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还,并回到了德国本土。由于大多数士兵本身已经营养不良,缺乏医治,加上红军将他们发配到苏联各地的战俘营中进行强制劳动,使得大多数人死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十几位高级军官被带往莫斯科,用作苏联的政治宣传工具。包括保卢斯在内的军官们发表了反希特勒宣言,并向德军部队大肆宣传。瓦尔特·冯·塞德利茨·库尔茨巴赫将军甚至提出从德军战俘中组建一支反希特勒军队,但是苏联没有接受这个建议。直到1955年,这些高级战俘才被遣送回国。


尽管在战役结束前数星期,德国的官方媒体已经停止报道相关的有利消息,但德国民众还是直到1943年1月底,才了解到在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悲剧。这并不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打击,但是这次失败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战略意义上,都是其它战役不可比拟的。1943年2月18日,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柏林发表了著名演说,鼓动德国国民接受总体战的理念,即利用全国的一切资源和力量来战斗到底。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战经典



围剿歼灭


1943年1月初,压缩在包围圈中的德军态势急剧恶化,已经没有任何解决的希望。为了停止流血,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顿河方面军领导人向德军第六集团军发出最后通牒,要德军根据惯例条件投降,但遭到德军拒绝。


10日,顿河方面军开始了旨在分割并各个消灭被围德军的进攻,德军被分割成两部分。31日德军南集群被消灭,以第六集团军司令为首的残部投降。2月2日德军北集群残部投降,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苏军消灭了德军在苏德战场总兵力的四分之一约150万人。由德军及仆从军所组成的最大军队集团彻底遭到覆灭。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战经典



战争影响:


苏联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政治、军事意义。这次胜利,对争得苏联伟大卫国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使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同时它鼓舞了各国人民同法西斯占领者进行更加坚决的斗争。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战经典



斯大林格勒简介:


伏尔加格勒是俄罗斯城市名,1925-1961年名为斯大林格勒,旧名察里津,城市位于伏尔加河畔,受伏尔加河的滋润,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历来被称为俄罗斯的"南部粮仓"。


伏尔加格勒1589年建城,1925年前叫察里津 。 17世纪初毁于大火,1615年在伏尔加河右岸重建,是伏尔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8世纪起为军事要塞,19世纪后期建成铁路,城市迅速发展,成为俄罗斯南疆重要的工业与商业贸易中心。



斯大林格勒战役•百战经典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约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