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日期: 2018-08-11
浏览次数: 37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2018-8-11 青野龙吟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兵力,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伤亡人数仅次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4年德国没有能取得迅速胜利,欧洲战场在西线形成胶着状态的战壕战,交战双方谁都不能前进一步。1915年,德国的几次努力进攻都没有能够奏效。德国将军冯·法金汉认为如果对法国加强打击,迫使法军投入所有兵力,会使法国因消耗而亡。他选择了位于默兹高地上的凡尔登要塞作为主要进攻点。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德国通往巴黎的主要交通要道,有"巴黎钥匙"之称,是法军整个战线的支撑点,法军统帅部也非常重视保卫这个战略要地。1916年2月,德国皇太子亲率21万德军,向凡尔登发动了疯狂进攻。凡尔登的保卫力量比较虚弱,但由于气候条件不佳,德国的进攻推迟了,为法国调集援兵提供了时间,法国调集了两个师进入这个地区。可以使法国"流尽最后一滴血"。1916年发生于此的著名的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也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战役过程


炮火准备


1916年2月21日,德国军队用1,200门大炮对40公里的战线进行了9个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一百万发炮弹,然后用三个军(第三、第七、第十八军)的兵力进攻,先头部队用火焰喷射器扫清战壕,到23日,德国军队已经前进了将近5公里,法国军队被迫后撤。


德军开始炮火准备。为隐蔽主突方向,德军炮兵在宽40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实施炮击,航空兵首次对法军阵地实施轰炸,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16时45分,德军步兵发起冲击,当日占领第一道防御阵地。在以后四天中,又先后攻占第二、第三道防御阵地,向前推进5公里,占领重要支撑点杜奥蒙堡。法军统帅部任命第2集团军司令H.P.贝当为凡尔登前线指挥官(5月1日起由R.-G.尼韦勒继任),并调集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决心在凡尔登地区与德军决战。26日,贝当下令夺回杜奥蒙堡。法军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自2月27日起,法军利用唯一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又称"圣路"),源源不断地向凡尔登调运部队和物资,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物资2.5万吨。这是战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输。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至月底,德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赶到,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法军防线的时机。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正面进攻


3月5日起,德军扩大进攻正面并将主突方向转移到默兹河西岸,企图攻占304高地和295高地,解除西岸法军炮兵的威胁,并从西面包围凡尔登;同时继续加强东岸的攻势,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进攻,但遭法军顽强抵抗,付出巨大伤亡后仅攻占几个小据点。4~5月间,德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轰炸机,对西岸法军实施重点突击,但步兵进抵304高地和295高地一线后,遭法军炮火猛烈反击,5月底停止进攻。在东岸,法军频繁轮换作战部队,不断实施反击,与德军反复争夺,迟滞德军进攻。6月初,德军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势,经七天激战切断沃堡与法军其他阵地的联系,迫使沃堡守军于7日投降。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24日,法国军队被迫放弃第二道防线,25日德军用强大的火力进攻占领了杜奥蒙要塞。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法军总司令霞飞此时才任命亨利·菲利普·贝当(Henri Philippe Petain)将军为凡尔登地区总指挥,贝当将军指挥的第20军进入凡尔登的当天,就收到了杜奥蒙要塞失陷的战报,由于法军第33团的顽强抵抗,再加上当时天降大雪,德军对杜奥蒙村的进攻受阻,法军利用唯一一条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法国人称为"圣路")抓紧时间向凡尔登运送人员补给,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和2.5万吨的物资,这是人类战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汽车运输。法军的大批援军及时赶到,加强了纵深防御,扭转了战役开始阶段的不利局面,使战役陷入拉锯战。


德军由于前进过快,丧失了炮火支援的优势,反而使自己暴露在法军位于默兹河西岸的炮火射程内,战场由于持续炮火的攻击已经变成一片泥潭,火炮很难向前移动,德军最终占领杜奥蒙村时,已经丧失了4个团。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战役结束


由于无法向凡尔登前进,德军转过来准备拿下霍姆山,经过3个月的激烈战斗,德军攻占了凡尔登西部的两个村庄,凡尔登东部的沃要塞投降。但双方损失惨重,贝当将军准备保存实力用于更好的防御,但他被解职,由更具有进攻性的内维尔将军取代。


德军下一个目标是苏维要塞,1916年6月22日德军向法军阵地投放毒气弹,第二天以6万兵力进攻,但没有能拿下苏维要塞,战斗持续到9月6日。


1916年索姆河战役打响,迫使德军从凡尔登抽调部分兵力去对付北面的英法联军。到了秋季,德军已经非常疲惫,德军总司令保罗·冯·兴登堡撤换了法金汉将军,任命埃里希·鲁登道夫为凡尔登战役司令。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1916年10月21日法军发起反攻,使用了新式400毫米口径的大炮和徐进弹幕射击技术,10月24日夺回杜奥蒙要塞,11月2日德军放弃沃要塞,12月11日德军完全退到战役开始时的战线。


俄军1916年夏季进攻战役和西线索姆河战役开始后,德军在凡尔登方向未再投入新的兵力,尔后的进攻行动只是为了牵制当面法军。经数月苦战,德军虽在凡尔登以北、以东地区楔入法军防线7~10公里,但未能达成战役突破。8月29日,E.v0n法尔肯海恩被免职,兴登堡元帅接任德军总参谋长。9月2日,德皇批准停止进攻。10月24日,法军发起大规模反攻,于11月初收复杜奥蒙堡和沃堡。12月15~18日,法军再次发动反攻,基本收复被德军攻占的阵地。战役至此结束。 在10个月交战中,双方共投入200万兵力,发射了4000万发炮弹,伤亡人数近百万,创造了战争史记录,使凡尔登成了骇人听闻的"绞肉机"和"人间地狱"。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战争结果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参战兵力众多、伤亡惨重。法军损失54.3万人,德军损失43.3万人,故此役有"绞肉机"之称。总结组织防御的经验,成为大战后各国修建要塞工事的依据。这次决定性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从此逐步走向最后失败。


虽然法军损失更为严重,但没有达到德军预想的2:1水平。凡尔登虽然使法国到了濒临崩溃的地步,但还没有崩溃,贝当由于坚持战场上的部队必须定期轮换,致使70%的法军都参与了这场战役,而德军只有20%参与了。残酷的战斗造成了心理上的影响,几乎导致法军叛变,由于答应士兵今后再也不参加向德军进攻的严酷的战斗,才使叛变没有真正发生。以后法军士兵拒绝进行进攻性的战斗,只是守在战壕中进行保卫战。其中在凡尔登要塞争夺战,法军一直在要塞碉堡以机枪、迫击炮、强力弹弓(发射手榴弹)对抗来袭的德军。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战役结束后德皇威廉二世撤销法金汉的总参谋长职务,改任兴登堡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其副手。


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军的炮火使法军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而法军因炮弹不足只能对德军的炮兵阵地和重兵集结地进行了报复性还击。一天,一名法国士兵不知是填错了弹药还是装错了标尺,将一发炮弹不歪不斜恰好击中了德军的炮弹库。顿时,一战中最大规模的爆炸开始了。随后德军的炮弹库只留下一片焦土。凡尔登战役法军最终取胜,那枚歪打正着的炮弹确实功不可没。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凡尔登战役中的德军装备)


历史评价: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国企图一举击败法国的战略目标再次遭受挫折,损失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又无法及时弥补。它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





凡尔登简介: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凡尔登(Verdun)是一座法国东北部城市, 别名:“改变欧洲的钥匙”、和平之城。阿尔萨斯-香槟-阿登-洛林大区(Région ACAL)默兹省(Meuse,55省)的一个副省会(Sous- préfecture),也是该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市区位于洛林高原(Plateau de Lorraine)西侧,默兹河(La Meuse)两岸,距离洛林首府梅斯(Metz)大约80公里,有铁路线连接。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凡尔登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发生过多个改变欧洲乃至世界命运的事件。公元843年,秃头查理(Charles le Chauve)、洛泰尔一世(Lothaire I)和日耳曼人路易(Louis le Germanique)在此签订《凡尔登条约》(Traité de Verdun) ,将法兰克帝国(Royaume Francs)一分为三,形成西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三国,后来三者各自逐渐发展,大致形成了法兰西王国、意大利王国和德意志第一帝国。一战期间,地理位置险要的凡尔登再次崭露头角。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1916年,著名的凡尔登战役(Bataille de Verdun)在这里发生,这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德意志帝国至此走向失败,最终对二十世纪的欧洲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非正义战争。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战后世界格局:欧洲列强实力下降、美日兴起,影响:影响着欧洲及国际关系的发展。


  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凡尔登战役•百战经典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