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莱曼一世·世界名人传奇
2018-8-9 青野龙吟

秦始皇
中华民族很伟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和灿烂文化,涌现了无数伟大人物,一直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世界很大,外面还有很多伟大民族,跟我们一样,也创造过辉煌的文明,出现过很多伟大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中国的,海纳百川,文明互鉴,增强世界意识,开拓全球视野,弘扬中华文化,是21世纪我们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去探索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旅程,你会发现大千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了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断。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娓娓道来的传奇故事,惊天地,泣鬼神,打造出一席席华美的文化盛宴。
每当我仰望星空的时候,看着那么多闪烁的星光,总感觉地球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星辰,一位过客,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只是一瞬之间,而人类却是往事越千年了。假如只有我们这个蓝色星球有生命的存在,那真是我们的幸运,可是我们的脚步无法停止,让我们跟着时间去探索未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苏里曼一世的世界。

·概况
苏莱曼一世(奥斯曼土耳其文:سليمان اول、现代土耳其文:Suleiman the Magnificent;1494年11月6日—1566年9月7日),是奥斯曼帝国第10位苏丹,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苏丹(1520年—1566年在位46年),兼任伊斯兰教最高精神领袖哈里发之职。
苏莱曼一世是16世纪奥斯曼帝国的一位杰出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进入极盛时期。苏莱曼一世亲自统帅奥斯曼军队征服了基督教重镇贝尔格莱德、罗得岛和匈牙利的大部分领土,土耳其人的扩张态势一直到1529年的维也纳之围才被暂时遏制。苏莱曼一世在与波斯(今伊朗)萨法维帝国的战争中占领了大半个中东地区,并将西至阿尔及利亚的北非大部地区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苏莱曼一世在位期间,奥斯曼帝国的舰队称霸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
苏莱曼一世在奥斯曼帝国国内和东方则被誉为卡努尼(立法者)。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舵手,苏莱曼大帝亲自开创了社会、教育、税收和刑律等方面的立法改革。他主持编撰的权威法典(或卡农)奠定了在他逝世后帝国数个世纪的法律制度基础。由于苏莱曼一世的文治武功在西方被普遍誉为“大帝”,在伊斯兰发展史上与阿巴斯大帝、阿克巴大帝齐名。

黑海之滨的特拉布宗

黑海之滨的特拉布宗
·早年
苏莱曼一世生于1494 年,在位46 年,在他的治理下奥斯曼帝国到达了全盛时期。苏莱曼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还是一位制做金饰的巧手。
苏莱曼一世出生于黑海之滨的特拉布宗,具体日期可能是1494年11月6日。他的母亲是亚武兹苏丹塞利姆一世的皇后(后成为皇太后)艾谢·哈芙莎苏丹,于1534年逝世。苏莱曼7岁时,被送往帝都伊斯坦布尔托普卡珀宫的皇家学校学习科学、历史、文学、神学和兵法。苏莱曼年轻时,与一名奴隶易卜拉欣结下友谊,易卜拉欣日后成为苏莱曼最信任的顾问之一,并曾任大维齐尔。从17岁开始,年轻的苏莱曼先后担任卡法(今乌克兰费奥多西亚)和马尼萨的总督,并在帝国故都埃迪尔内短期任职。父亲塞利姆一世归真后,苏莱曼返回帝都伊斯坦布尔继位,成为奥斯曼帝国第10任苏丹。几周后,威尼斯共和国驻奥斯曼帝国公使巴尔托洛梅奥·孔塔里尼对年轻的苏丹作了如下描述:"他25岁的年纪,身材高挑而硬朗,外表柔弱。颈部稍长、面容瘦削、鹰钩鼻,留着一簇小胡子和少许胡须,尽管略显苍白,却依然神采奕奕。他被誉为英明之主,好学之士,所有人都想受益于他的统治。他的头巾也大得出奇。"一些史学家宣称苏莱曼年轻时仰慕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并受其影响,立志建立一个囊括东西方的帝国,这成为他日后频繁征战亚洲、非洲和欧洲的思想动力。

·戎马生涯
征战欧罗巴
苏莱曼一世继承父业后,于1521年镇压了一场由帝国大马士革总督领导的叛乱,不久后便开始了一系列军事征服。苏莱曼很快就做好了征服匈牙利王国重镇贝尔格莱德的准备,这也是他曾祖父穆罕默德二世的未竟事业。在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和拜占庭人相继失败后,匈牙利人成为阻止奥斯曼帝国向欧洲内陆扩张的唯一难以对付的力量,而攻占贝尔格莱德是消灭匈牙利人的关键所在。苏莱曼大军将贝尔格莱德团团围住,并从一座多瑙河中的岛屿上接连向城内发射重炮。贝尔格莱德的守军仅有700人,匈牙利也没有派兵增援,奥斯曼人在1521年8月占领贝尔格莱德。

基督教世界重镇贝尔格莱德陷落的消息很快传遍欧洲。根据神圣罗马帝国驻伊斯坦布尔大使的说法,"占领贝尔格莱德是吞并匈牙利的一系列戏剧性事件的开始。它导致了拉约什国王之死、布达的陷落、特兰西瓦尼亚的被征服、一个繁荣王国的毁灭和邻国对将会遭遇到同样命运的恐惧……"

通往匈牙利和奥地利的道路被打通了,苏莱曼却将注意力转移到医院骑士团的大本营--东地中海的罗得岛。医院骑士团在安纳托利亚和累范特近海的海盗活动,长期困扰着奥斯曼帝国。1522年夏天,苏莱曼凭借其父塞利姆一世留下的海军优势,派遣一支由4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进军罗得岛,他本人则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从反方向包抄。经过5个月残酷的围攻战,岛上的守军有条件投降。骑士们得到苏莱曼的允许,离开罗得岛,并最终在马耳他岛重建了马耳他骑士团。
贝尔格莱德战役后,匈牙利王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关系恶化,而苏莱曼解除罗得岛这一后顾之忧后在东欧重启战端。在1526年8月29日的第一次摩哈赤战役中,苏莱曼大败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匈牙利人的抵抗土崩瓦解,奥斯曼帝国成为东欧的一支空前强大的势力。据说苏莱曼见到拉约什二世的尸体时表达了哀悼:"我来此确实是为了击败他;但让他在刚刚品味到生活与权力时就撒手人寰却不是我的本意。"

在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和他的弟弟奥地利大公斐迪南的领导下,哈布斯堡王朝夺取了布达和匈牙利。为此,苏莱曼于1529年率军穿过多瑙河河谷,再次占领布达,并且在当年秋天兵临维也纳城下。维也纳之围是奥斯曼帝国最为雄心勃勃的远征,标志着它对西方的军事威胁达到了顶点。不过由于16,000名维也纳守军的奋战,奥地利人使苏莱曼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为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奥斯曼-哈布斯堡战争拉开了序幕。1532年奥斯曼帝国再次试图占领维也纳,但苏莱曼的大军还未到城下就撤退了。这两次远征维也纳失败的原因都是奥斯曼士兵因恶劣天气生病(迫使他们放弃携带围城器械),以及补给线拉得过长阻碍行军。

1540年代匈牙利争端再起,为苏莱曼一雪维也纳之耻提供了机会。一些匈牙利贵族建议邻国的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与已故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的家族联姻以继承匈牙利王位,因为根据之前的协议,如果拉约什死后无嗣,由哈布斯堡家族继承王位。但其他贵族则支持现任国王绍波尧伊·亚诺什,绍波尧伊得到了苏莱曼的支持,但没有获得欧洲基督教国家的承认。1541年哈布斯堡王朝与奥斯曼人的冲突再起,并试图围攻布达。但哈布斯堡王朝的努力最终失败,他们丢失了更多的要塞,斐迪南和他的兄长、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被迫与苏莱曼缔结了一项羞辱性和约,和约规定:斐迪南放弃对匈牙利王位的企图,并每年向苏莱曼缴纳一笔固定的费用以换取苏莱曼对仍处于他控制下的匈牙利部分领土的承认。更具象征性意义的是,和约中并未称查理五世为"神圣罗马皇帝",而只称他为"西班牙国王",因为苏莱曼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恺撒"、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
打败欧洲的主要对手哈布斯堡王朝后,苏莱曼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成为欧洲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强有力的重要角色。

与波斯的战事
欧洲边境巩固后,苏莱曼把目光转移到受到波斯(今伊朗)什叶派萨非王朝威胁的帝国东方。特别是有两起事件加剧了两国关系的恶化:第一件事是,波斯国王(沙赫)塔赫玛斯普一世杀掉了忠于苏莱曼的巴格达总督,换上了自己人;第二件事是,比特利斯总督叛变,并向萨非王朝宣誓效忠。为此,苏莱曼于1533年命大维齐尔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率部队进军亚洲。奥斯曼军队攻克比特利斯,并乘胜占领毫无抵抗的波斯故都大不里士。1534年苏莱曼亲率大军与易卜拉欣帕夏会合,并向波斯内地推进。塔赫玛斯普一世试图利用波斯内地冬天的恶劣天气诱敌深入,为避免与奥斯曼帝国军队直接对抗,他一退再退,放弃了大片领土。苏莱曼对在冬天的波斯作战有所顾忌,于是与易卜拉欣帕夏转而挥师伊拉克。当奥斯曼大军兵临伊斯兰故都巴格达城下时,波斯总督开城投降。自此,苏莱曼成为伊斯兰世界无可争议的领袖和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的合法继承人。
为了一劳永逸地击败波斯,苏莱曼于1548年到1549年发动了对波斯的第二场战争。此战中,塔赫玛斯普一世与第一次一样避免与奥斯曼军队直接对抗而选择撤退,并在与奥斯曼帝国接壤的阿塞拜疆地区施行焦土政策,试图让奥斯曼军队暴露在高加索的寒冬中。苏莱曼大军暂时占领大不里士和阿塞拜疆地区后又被迫撤回安纳托利亚过冬,波斯人随后收复了阿塞拜疆地区。不过,奥斯曼帝国还是夺取了凡城和格鲁吉亚的一些要塞。

1553年,苏莱曼发动了对波斯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战争。最初埃尔祖鲁姆被塔赫玛斯普一世的儿子攻陷,但苏莱曼很快就还以颜色,他率军渡过幼发拉底河上游,重新占领埃尔祖鲁姆,并洗劫了波斯的部分地区。波斯军队仍然沿袭前两次避敌锋芒的策略,使苏莱曼进退两难。1554年签订的协议结束了苏莱曼在亚洲的征伐。根据协议,奥斯曼帝国将大不里士交还波斯,但获得了巴格达、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下游、入海口以及波斯湾的部分地区。塔赫玛斯普一世也保证停止所有对奥斯曼帝国领土的袭击。
地中海北非战场

当苏莱曼在陆地上的征服获得巨大成功后,摩里亚(今伯罗奔尼撒)的科罗尼要塞被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的海军上将安德烈·多里亚攻陷的消息映入他的眼帘。西班牙在东地中海的存在让苏莱曼耿耿于怀,他视之为查理五世意图与自己争夺地区霸权的前兆。意识到在地中海建立一支强大海军的必要性,苏莱曼任命卓越的海雷丁帕夏(西方人称之为"巴巴罗萨",即红胡子)为海军总司令,负责重建奥斯曼帝国舰队。海雷丁帕夏重建的奥斯曼海军战舰数量相当于地中海其他国家的战舰数量的总和。1535年查理五世在突尼斯取得了对奥斯曼帝国的一次重大胜利,加上后来暴发的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共和国的战争,促使苏莱曼同意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联合对付查理五世的建议。1538年西班牙舰队在普雷韦扎战役中被海雷丁帕夏击败,从此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地中海称雄33年,一直到1571年勒班陀海战中被击败。

摩洛哥以东的北非大片领土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的黎波里塔尼亚、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柏柏儿人国家成为帝国的自治行省,也是苏莱曼与查理五世冲突的前沿阵地。查理五世曾试图把奥斯曼人赶出该地区,但1541年他的计划于失败了。在奥斯曼帝国抗击西班牙的战争中一直有柏柏儿海盗助阵。在短期内,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保持了它在地中海的霸权。奥斯曼帝国海军还控制了红海和波斯湾,一直到1554年被葡萄牙帝国的海军所击败。葡萄牙人于1515年占领奥尔穆斯(在今霍尔木兹海峡),从而对苏莱曼控制下亚丁(今属也门)构成威胁。

1542年为了对付哈布斯堡王朝的一次普通威胁,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请求恢复与奥斯曼帝国的联盟,为此苏莱曼令海雷丁帕夏带领200艘大帆船开往西地中海支援法国。海雷丁帕夏开往法国途中洗劫了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岛沿海地区,到达法国后,弗朗索瓦一世把土伦港让给海雷丁帕夏作为他的海军司令部。在该次远征中,海雷丁帕夏于1543年攻占了尼斯。1544年弗朗索瓦一世与查理五世讲和,从而结束了法国与奥斯曼帝国的短暂联合。

在地中海的另一处,医院骑士团已经于1530年重建为马耳他骑士团,他们针对穆斯林海军的反抗行动很快激怒了奥斯曼人。奥斯曼人调集另一支庞大的舰队开往马耳他岛,试图将骑士团赶出马耳他岛。奥斯曼人于1565年到达马耳他,围攻战从5月18日持续到9月8日,由意大利画家马泰奥·佩雷斯·德·阿莱奇奥 所绘于瓦莱塔大王宫圣米迦勒和圣乔治大厅的一组壁画生动地描绘了这场战役。战役开始时似乎是1522年罗得岛战役的翻版,马耳他岛上的大部分城市被毁,半数骑士团成员阵亡;但后来西班牙军队赶来增援骑士团,奥斯曼人损失三万人,最终撤退。
【马耳他简介:

马耳他共和国(马耳他语:Repubblika ta' Malta,英语:Republic of Malta),简称马耳他,位于南欧的共和制的一个微型国家,是一个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欧洲的乡村”之称”。是全球唯一的四位一体国家:即同属于英联邦、欧盟、欧元区和申根区,官方语言为马耳他语和英语,首都瓦莱塔(Valletta)。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新教和东正教。

在迦太基、罗马共和国时代,因地中海贸易而繁荣,后阿拉伯帝国的势力在此曾支配一时。今总部位于罗马的特殊政治实体马耳他骑士团因曾占据马耳他数世纪,故因此得名。在公元前10至前8世纪,腓尼基人到此地定居。1523年,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得岛移居此地,1798年被法国占领。1814年沦为英国殖民地,1964年9月宣布独立,现为英联邦成员国,1974年成立马耳他共和国。2004年加入欧盟。

马耳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以服务业和金融业为主,旅游业是马耳他主要的外汇来源。马耳他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欧盟是马耳他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另外,马耳他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及退休保险制。

链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枢纽,经济增长率高达6.4%,欧洲排名第二。另外,马耳他国债评级评定为A级,意味着该国经济稳定、安全系数高。马耳他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及退休保险制度。马耳他的教育沿袭传统的英国教育体制,全国共有学校340所。教育资源人均比例是10.7:1(世界领先)。

马耳他国债移民项目介绍:2015年8月25日马耳他颁布永久居留与签证计划,申请者只需要完成政府制定的25万欧元国债投资,即可携同全家族四代人一步到位获得马耳他的永久居留权。2017年7月4日,马耳他司法部发布马耳他国债投资居留计划最新法案,取消子女年龄限制,同时对追加申请人的问题和费用做出积极变化,离境要求也直接取消,无犯罪记录年龄从14岁上调到16岁。马耳他自2004年5月开始便成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并在2007年加入申根区域。】
·政治文化

在政治改革方面,苏丹苏莱曼在西方被誉为"苏莱曼大帝",而在土耳其国内他则被称为"卡努尼苏丹苏莱曼"。据史学家金罗斯男爵记载:“他(苏莱曼)和他的先辈们如父亲(亚武兹苏丹塞利姆)和曾祖父(法提赫苏丹穆罕默德)一样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武功烈烈,他与先辈们不同之处是他的文治同样煌煌。他是伟大的立法者,在臣民们眼中他是卓然高尚的君王和宽宏正义的化身。”帝国的最高法律是沙里亚法,或称伊斯兰教法,是伊斯兰教的至高无上的法规,苏丹无权更改。不过奥斯曼帝国还有另一套法律被称为"卡农"(宗教法规),是以苏丹的个人意志而制定的,包括刑法、土地所有权法和税法等。苏莱曼搜集了他之前的九位苏丹所做的全部判决,他去除对同类案例相同、重复的判决,在自相矛盾的判决中选取自认为是正确者,颁布了一部新的单独的法典,当然这部法典要避免违背伊斯兰教的基本法(沙里亚法)。苏莱曼对法律体系的改革是为了适应帝国的快速发展,并获得了大穆夫提(首席法官)穆罕默德·艾布苏尤德·伊马迪的支持。当卡农法发展到最终形态,卡农法典就被称为"奥斯曼卡农"或"奥斯曼法"。苏莱曼法典持续使用了三百多年。

苏莱曼命令著名建筑师希南设计建造的苏莱曼清真寺
在苏莱曼大帝的资助下,奥斯曼帝国的文化发展步入了黄金时代。苏丹官邸托普卡珀宫管理着成百上千的皇家艺术团体(被称为Ehl-i Hiref,意为"天才团体")。经过一段训练期后,艺术家和工匠们的技艺水平就能更上一个台阶,每年每季度还能获得与他们的能力相称的工钱。现存于世的工匠名单和工资登记簿为苏莱曼大帝对艺术的慷慨资助提供了证据,其中最早的资料可以追溯到1526年,名单上记录了40个艺术团体的600名成员。"天才团体"吸引了帝国最有才能的工艺家进入苏丹的宫廷,他们有的来自伊斯兰世界,也有的来自帝国新近占领的欧洲领土,从而使伊斯兰、土耳其和欧洲的文化融为一体。在服务于苏丹宫廷的工艺家包括画家、图书装订工、皮货商、珠宝商和金匠。虽然苏莱曼之前的统治者们受波斯文化的影响(例如苏莱曼的父亲塞利姆一世就用波斯语写诗),但从苏莱曼对艺术的资助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坚持自己的艺术传统。
·历史评价: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最强盛时期疆域地图
苏莱曼一世归真时的奥斯曼帝国拥有无可匹敌的军事力量、大量的财富和广袤的领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国之一。苏莱曼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控制着伊斯兰教的大部分重要城市(如伊斯兰教三大圣地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故都大马士革、阿拔斯王朝故都巴格达和法蒂玛王朝故都开罗)、巴尔干的许多行省(从今天的克罗地亚到奥地利)及其北非的大部分。

苏莱曼在欧洲的扩张使奥斯曼土耳其人成为欧洲政治舞台上保持各国势力均衡的强大仲裁者。确实,奥地利驻伊斯坦布尔大使比斯贝克就察觉到苏莱曼统治下的奥斯曼帝国即将对欧洲进行征服,并对此感到恐惧:“在土耳其人一方是强大的帝国资源、他们的力量未曾受损、屡战屡胜、不畏艰苦、团结一致、遵规守纪而且头脑清醒……我们能够怀疑结果会是怎样么?当土耳其人惩罚波斯后,他们就会转而攻击我们的咽喉,整个东方都会支持他们;我不敢说我们会怎样地毫无防备。”
甚至在比斯贝克死后三十年,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他的喜剧《威尼斯商人》(第二幕第一场)中也提到了"苏莱曼苏丹"是一位军事奇才。

苏莱曼大帝的遗产并不仅仅局限在军事领域。苏莱曼大帝归真一个世纪后,法国旅行家让·德泰弗诺亲眼目睹了"这个国家雄厚的农业基础、农民的幸福生活、充裕的主食和苏莱曼超群的政府编制。“苏莱曼对行政和立法体系的改革使他赢得了"卡努尼"("立法者")的称号,保证了他身后的帝国国祚长久,这一成就"足够让他之后的很多代颓废的后继者坐吃山空了”。

伊斯坦布尔博斯普鲁斯海峡
由于苏莱曼个人对文化的资助,奥斯曼帝国的黄金时代在他的主持下拉开序幕。苏莱曼时代,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建筑、文学、艺术、神学和哲学等领域的文化成就达到了顶峰。如今,博斯普鲁斯海峡、以及现代土耳其与前奥斯曼行省的很多城市的地平线上仍然装饰着科查·米马尔·希南的建筑作品。
·后世纪念

苏莱曼清真寺是苏莱曼大帝与他的妻子许蕾姆苏丹的最终归宿,他们被葬在清真寺内的两座分开的陵墓中。坐落在伊斯坦布尔市。它是由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最著名的建筑师希南于1550年到1557年间设计建造的 。

2007年,为了纪念苏莱曼大帝和他的乌克兰妻子许蕾姆苏丹,乌克兰的马里乌波尔建造起一座清真寺。清真寺的建造者是土耳其商人萨利赫·吉汉,他和苏莱曼大帝一样出生于特拉布宗。每周五(主麻日),当地的穆斯林会去清真寺作礼拜。

拓疆称霸,力挽狂澜,剑指处大国堀起,兄弟相阋,夫妻反目,萧墙内,宫闱间,爱恨纠结;是明主,是暴君,悠悠岁月亦抹不掉千古帝王名。
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未解和神秘静静地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火炬的亮起。幽暗的地宫、离奇的谜案、远去的传奇、隐藏的真相……那些沉睡在未知世界里的人和事在渐行渐近的好奇下,缓慢开启岁月的封印,褪去寂寞的外衣,展示出一幕幕尘封已久的画面……
世界名人传奇系列,宛如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真实再现了大千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了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断。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娓娓道来的传奇故事,弥足珍贵的彩色图片,打造出一席华美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