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普鲁士战役·百战经典
2018-8-9 青野龙吟
东普鲁士战役打了两次,第一次是一战时期(1914年8月17日-9月15日),俄军西北方面军对德军第8集团军实施的一次进攻战役。第二次是二战时期(1945年1月13日-4月25日),白俄罗斯第2、第3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一部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配合下对德军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东普鲁士战役一战
根据方面军指挥部的企图,连年坎普夫将军的俄国第1集团军(6.5个步兵师、5.5个骑兵师、火炮492门)应当从北面向马祖里湖地区实施迂回突击,以吸引德军主力;萨姆索诺夫将军指挥的第2集团军(11.5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火炮720门)应当从西面对该区实施迂回突击。切断其向维斯瓦河的退路并歼灭之。当面德军企图依托坚固工事并利用铁路运输系统,实施机动防御,迟滞俄军进攻。集团军的3个步兵军袭击东普鲁士1914年8月17日,第1,揭开了进攻的序幕。1914年8月19日德国第1军在施塔卢珀嫩的战斗中被击退。次日,在贡宾嫩-戈乌达普一线俄国第1集团军遭德第8集团军主力反击,俄军右翼一度被击退,但中路粉碎德第17军的正面攻击,德军遭到失败,开始向西撤退。这就造成了追击和彻底歼灭德国第8集团军的有利条件,但是1914年8月21日-1914年8月22日第1集团军按兵不动,坐失战机。该集团军后来的进攻又相当缓慢,而且没有与第2集团军会师,而是向柯尼斯堡方向推进,致使德军摆脱了打击,第2集团军开始孤军作战。

德军指挥部利用了俄军两个集团军之间的缺口,并从截获的俄军明码电报中得知他们的行动计划,于是在1914年8月21日命令部队停止退却,24-26日,新任德第8集团军司令兴登堡和参谋长鲁登道夫利用发达的铁路网,重新部署部队,留下由2个师组成的屏护队牵制俄第1集团军,调遣第8集团军的几乎全部兵力去攻打8月20日越过边界的俄国第2集团军。
其具体计划是:以第20军另2个师正面牵制俄军中路第13、第15、第23军,而以主力实施两翼夹击,由第1军对乌兹达乌实施主要突击,攻歼俄军左翼第1军后,向俄军中央3个军的后方发展进攻;由第17军、第1预备军对俄军右翼第6军实施辅助突击,得手后向俄中央3个军侧后发展进攻。26-27日,德第17、第1预备军在比绍夫斯堡以南地区与俄第6军遭遇并将其击退;第1军遭俄军顽强抵抗,遂假借俄第1军军长名义命令俄军撤退;第20军诱敌深入,且战且退,撤至坦嫩贝格设防固守。第2集团军丧失了第1集团军的支援和配合,经两天激战,德军击退俄第2集团军两翼部队,而对其中路3个军形成包围态势。28-29日,俄第13、第15军和第23军第2师在坦嫩贝格以东科穆辛森林地区被围歼,被俘9.5万人,伤亡3万人,损失火炮500门,萨姆索诺夫自杀。

此后,德第8集团军迅速北调,得到来自西线的近卫预备军、第11军和第8骑兵师的加强后,企图以第1预备军、第11、第20和第17军发动正面进攻,以第1军和近卫预备军分别从两翼实施迂回突击,围歼俄第1集团军。俄军大本营决定在第1和第2集团军之间的中间地带组建第10集团军,用于保障第1集团军左翼,并命令第1集团军坚守马祖里湖以北地区,以牵制德第8集团军,使其无力支援奥军。9月6日,德军发起进攻,遭俄军抵抗,正面进攻受挫;9~10日,右翼第1军顽强作战,突破俄军左翼防线,迫使俄第2军撤退,打开通向贡宾嫩的道路。连年坎普夫担心退路被切断,命令所部撤退,同时以2个师的兵力从正面实施反突击,掩护主力撤退。德军包围俄国第1集团军的企图未能得逞。至15日,俄军全部撤至涅曼河东岸。德军担心俄军有诈,未迅速实施追击。俄第1集团军被俘4.5万人,伤亡约10万人,损失火炮150门。

此役,俄军指挥失当,对敌情不明并严重泄密,两个集团军未能协同作战,终以损失27万人而战败;德军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以损失2.5万人的代价取得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但德军从西线调兵增援东线,严重削弱了西线的突击力量,是其在1914年马恩河战役中失败的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此役仍具有重要战略成果:迫使德军指挥部将2个军和1个骑兵师从法国战场调到东普鲁士。此外,在梅斯地区的1个军也准备调离。这就削弱了在西部的德军突击集团的力量,并且成了1914年9月初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军失败的原因之一,战争初期俄军的积极行动粉碎了德军指挥部各个击破同盟国的计划得以实施。

东普鲁士战役二战
1945年1月13日-1945年4月2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白俄罗斯第2、第3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一部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配合下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与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司令为巴格拉米扬大将)所属第43集团军(司令为别洛博罗多夫中将)协同粉碎了德军蒂尔西特-因斯特堡集团,攻占了强固防御枢纽部因斯特堡,并于1945年1月29日前进至波罗的海沿岸,从北面、西北面和西南面迂回了柯尼斯堡。
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司令为特里布茨海军上将)在德军海上交通线上积极行动,配合陆军进攻。由于陆军和舰队兵力的顺利行动,德军基本兵力(约32个师)被分割成3个孤立集团,即海尔斯贝格集团、柯尼斯堡集团、泽姆兰集团,仅德军第2集团军一部退到东波美拉尼亚。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主力从1945年2月10日起开始实施东波美拉尼亚战役。

得到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4个集团军(第50、第3、第48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加强的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2月24日起改为泽姆兰集群,编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奉命消灭被逼至海岸的德军集团。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未能从行进间歼灭德军海尔斯贝格集团,而在1945年3月13日-1945年3月29日经变更部署后才完成这一任务。柯尼斯堡集团于1945年4月6日-1945年4月9日间被歼(参见柯尼斯堡战役)。
1945年4月13-1945年4月25日,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和轻兵力参加下粉碎了德军泽姆兰集团。航空兵对粉碎德军东普鲁士集团起了重要作用。早在1945年1月15日,随着天气好转,空军第3、第1集团军的1320架飞机就对德军主要防御地带的主要抵抗枢纽部和支撑点实施了突击。1945年1月18日以前(战役第一阶段),空军第3(司令为帕皮温空军上将),第1、第4集团军共出动飞机10350架次。

4月,战役转入第二阶段,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受命攻占柯尼斯堡市,由3个空军集团军和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担负空中支援,参战飞机2444架,包括轰炸机1124架,强击机470架,歼击机830架。柯尼斯堡有德军13万人,作战飞机170架,高射炮450门。6日,苏联红军发起攻击。空军当天出动飞机1052架次。7日中午又出动伊尔-2型强击机和佩-2型轰炸机l18架突击邻近德军机场。13时10分,第18空军集团军514架重型轰炸机在124架歼击机掩护下,密集轰炸柯尼斯堡,持续45分钟,投弹550吨。随后再次组织突击。9日,柯尼斯堡德军投降。苏空军连续4昼夜作战,出动飞机约1.4万架次,投弹4440吨。
此役,苏联红军出动飞机14.6万架次(包括海军航空兵4100架次),其中61.4%用于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苏空军在战役进程中以强大的空中突击摧毁德军城防要塞,是夺得整个战役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战役点评
东普鲁士战役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苏联红军攻占了东普鲁士,摧毁了德国军国主义的东方前哨,解放了波兰北部部分地区。德国丢掉东普鲁士后,丧失了一个重要的国家经济区。德军25个师被歼,12个师遭重创。大大削弱了德国武装力量。攻占东普鲁士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舰艇的驻泊条件得到了改善,把战斗力量转移到了波罗的海西南部。德军海上交通线被完全破坏,其被封锁于苏联波罗的海沿岸的库尔兰集团的,补给变得十分困难。
东普鲁士战役中苏联军事学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取得了在滨海方向计划、组织和实施方面军群、舰队、航空兵庞大兵力的战略性进攻战役的经验。突破德军纵深梯次防御和筑垒地域的艺术更丰富了。战役开始时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第二梯队(近卫第11集团军)为扩大第39集团军战果在原定地段以北进入交战的经验值得借鉴。阴雨天气严重限制了航空兵在战役第一日的行动,因此,在实施突破、对冲击进行火力支援和对进攻军队进行火力护送时压制德军防御的重任均由炮兵承担。合围战役是通过实施分割突击来完成的,这种分割突击的目的是将德军集团逼向波罗的海和柯尼斯堡地域各海湾。各被合围集团是被逐次消灭的。

苏联红军在强击柯尼斯堡要塞时表现了高超的艺术。炮兵和航空兵对攻占要塞起了重要作用。前线航空兵空军第1、第3集团军,远程航空兵空军第18集团军(司令为空军主帅戈洛瓦诺夫),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一部(飞机共约2000架),在攻占要塞以及消灭泽姆兰半岛德军时,都对陆军提供了积极支援。
苏联红军许多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被授予勋章和"柯尼斯堡"、"英斯特堡"、"贡宾南"等荣誉称号。为了纪念获得的胜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了"攻克柯尼斯堡"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