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英法百年战争•百战经典

日期: 2018-07-31
浏览次数: 32

英法百年战争·百战经典

 

2018-7-31 青野龙吟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


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


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


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反法政策。



英法百年战争•百战经典


亨利二世采取耍赖战略,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对于一个不但拥有国王头衔、而且领土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强横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严和权力欲的封建君主一样,把亨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战胜亨利,夺回本应属于自己、属于法兰西国王的法国领土。


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


1337年爱德华三世称王法兰西,腓力六世则宣布收回英国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派兵占领耶讷,战争遂起。


这场战争除王位继承原因外,还为了争夺在法境内的富庶的佛兰德和阿基坦地区。这个地区与英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法国于1328年占领该地,英王爱德华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佛兰德尔地区为了保持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也是导致战争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



英法百年战争•百战经典


战争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37─1360)


关键点:斯鲁伊斯海战、克雷西会战、普瓦捷会战、布勒丁尼和约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1340年,英军在斯吕斯海战中打败法军,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夺得制海权,防止法军渡海入侵。1346年8月,英军先于陆上的克雷西会战大胜,英军又取得了陆上的优势。再围攻法国海防要塞加来港,11个月后成功占领。


1347年攻占法国的加来,接着又于本土的内维尔十字之战打败苏格兰入侵,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1348年,恐怖的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


1356年,英格兰再度进攻,夺取法国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



英法百年战争•百战经典


1356年9 月,普瓦捷会战,法军大败,法王约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众臣被俘,英借此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英国人无限度地征收苛捐杂税和法国内部经济陷于完全破坏的状态,从而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马赛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1358年)和扎克雷起义(1358年)。法国王室则承受英军横征暴敛、国家经济崩溃、平民起义反抗等内外煎熬,情势非常不利。


1360年,法国被迫签订极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约, 割让出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全部领土。 此外,法王还需支付300万金币的补偿款,作为条件,爱德华放弃对法国王位的声索。



英法百年战争•百战经典


第二阶段(1369-1380)


关键点:蒙铁儿战役、二十年停战协定


1364年,法国王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 为了夺回失地, 改编军队,整顿税制,紧张备战。 查理五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


1367年,双方介入西班牙卡斯提尔王国之内战,黑太子爱德华在纳胡拉之战获胜。但英军的战场胜利被查理五世的外交胜利所扭转。爱德华支持的佩德罗一世终于被亲法的恩里克二世推翻。


1369年起法军连续发动攻势,欲夺回被侵占的领土。查理五世任命贝特朗·杜·盖克兰统领军队,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蒙铁尔战役等多场战役大败英军。


1380年,英军已退守沿海区域。英王担心丢失全部领地。1396年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仅保留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加莱五个海港,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分地区。



英法百年战争•百战经典


第三阶段(1415-1424)


关键点:阿金库尔战役、特鲁瓦条约、王位斗争


1415年─1429年之间,法国勃根第、阿曼雅克两派发生内讧,农民市民也起义反抗,英格兰借机重启战端。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后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之机,领兵进攻法国, 英军攻陷哈弗勒尔(哈弗勒尔攻城战),于阿金库尔战役大败法军。10月,与勃艮第公爵结盟,占领法国北部,法王查理六世无力抵抗。


1420年5月21日英、法在特鲁瓦签订几乎亡国的特鲁瓦条约。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国摄政王,有权承继查理六世死后的法国王位。法国已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英法百年战争•百战经典


1421年,博热之战爆发。法军与巴肯伯爵约翰·斯图亚特率领的苏格兰援军联手,对英军取得胜利。他们杀死了亨利五世的弟弟,王位继承人克拉伦斯公爵。


1422年,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同年去世,两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度交火。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年)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捐、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的居民的身上。


1424年,贝德福德公爵派索尔兹伯里伯爵托马斯·蒙塔古打败围攻克拉旺的法兰西-苏格兰联军,随后,贝德福德公爵指挥英格兰-勃艮第联军在韦尔讷伊会战中击败法兰西-苏格兰联军,巴肯伯爵、道格拉斯伯爵等苏格兰贵族均战死沙场,苏格兰援军全军覆没。


1428年10月,英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城,形势危急。法国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袭击敌人。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百战经典


第四阶段(1424-1453)


关键点:奥尔良战役、库米尼战役、卡斯蒂永战役、巴约勒之战


1428年10月,英军和勃艮地派包围了奥尔良,法军严重不利。


1429年4月27日,王太子授予贞德以"战争总指挥"的头衔。她全身甲胄,腰悬宝剑,捧着一面大旗,上面绣着"耶稣马利亚"字样,跨上战马,率领3000-4000人,向奥尔良进发。奥尔良已被英军包围达半年之久。贞德先从英军围城的薄弱环节发动猛烈进攻,英军难以抵挡,四散逃窜。4月29日晚8时,贞德骑着一匹白马,在锦旗的前导下进入了奥尔良,全城军民燃着火炬来欢迎她。贞德率领士气高昂的法军,迅速攻克了圣罗普要塞、奥古斯丁要塞、托里斯要塞。5月8日,被英军包围209天的奥尔良终于解了围。


奥尔良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从此战争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



英法百年战争•百战经典



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1430年在康边城附近的战斗中,当贞德及其部队被英军所逼、撤退回城时,这些封建主把她关在城外,最后竟以4万法郎将她卖给了英国人。贞德宁死不屈,她说:"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1431年5月29日上午,贞德备受酷刑之后在卢昂城下被活活烧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纳河中。死时,贞德还不满20岁。


贞德之死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同时由于勃艮第背弃英王,重新与法联合(1435年),促使法军转入大反攻。

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地区。1450年,法国和布列塔尼联军在库米尼战役中大败英军,整个曼恩和诺曼底地区迅速落入法国手中。1450年,法军解放诺曼底,并在巴约勒之战中重创英军。


1453年,夺回吉耶讷。1453年7月17日,法军在卡斯蒂永战役中歼灭加斯科尼的英军主力,1453年7月,在卡斯蒂永之战中再次打败英军。10月19日波尔多英军投降,法国收复加莱除外的全部领土。


1458年,法军攻陷加莱,英国失去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据点。法国取得战争的胜利,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更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英法百年战争•百战经典


战争影响:


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


西方历史学家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



英法百年战争•百战经典


一场战争从一种性质转变到另一种性质,即一场战争中对交战双方来说都各有两种性质,这在战争史上并不多见。公元1337-1453年,英法两国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战争性质从封建王朝混战变化到侵略与反侵略,其结果可谓完全违背了英法王朝统治者的预料。



英法百年战争•百战经典



百年战争从1337-1453年,持续了116年,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国王联姻不仅不能解决长治久安问题,反而容易引起王位继承权争夺和战争。民族女英雄贞德姑娘勇敢地捍卫民族利益,为了民族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唤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而且还使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情迅速增强了,国王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由此封建君主政体演变成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王权进一步加强了。战后的英国,在经历了一段内部的政治纷争后,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