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巴卡·世界名人传奇
2018-7-22 青野龙吟
中华民族很伟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和灿烂文化,涌现了无数伟大人物,一直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世界很大,外面还有很多伟大民族,跟我们一样,也创造过辉煌的文明,出现过很多伟大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中国的,海纳百川,文明互鉴,增强世界意识,开拓全球视野,弘扬中华文化,是21世纪我们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去探索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旅程,你会发现大千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了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断。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娓娓道来的传奇故事,惊天地,泣鬼神,打造出一席席华美的文化盛宴。
每当我仰望星空的时候,看着那么多闪烁的星光,总感觉地球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星辰,一位过客,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只是一瞬之间,而人类却是往事越千年了。假如只有我们这个蓝色星球有生命的存在,那真是我们的幸运,可是我们的脚步无法停止,让我们跟着时间去探索未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尼拔·巴卡的世界。

汉尼拔·巴卡(公元前247年—前183年),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军事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为首、汉尼拔、恺撒大帝、拿破仑)。汉尼拔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汉尼拔奇迹般地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并多次以少胜多重创罗马军队。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被誉为战略之父。
汉尼拔出生于公元前247的迦太基,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尔·巴尔卡的儿子。他的童年正处于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所以他们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败给罗马之后,并没有彻底解决两国的争端。罗马虽然是战胜国,但是贪得无厌的奴隶主贵族并不以此为满足,仍然盯着迦太基及其殖民地。和约签订不久,罗马便违约从迦太基手中夺取了科西嘉和撒丁尼亚,后来又以清剿海盗为名从北部侵入西班牙。当然,迦太基也不甘雌伏,而罗马新的挑衅更使它感到如芒在背了。公元前237年,汉尼拔之父哈米尔卡·巴卡为改善迦太基的前景,出兵征服伊比利亚半岛。

根据史家蒂托·李维的记载,当时汉尼拔才9岁,他央求与父亲同行,父亲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罗马誓不两立的仇人。
公元前237年初,哈米尔卡在迦底斯(腓尼基人最古老的殖民地)登陆后,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首先,他攻占了几座原来由腓尼基人建立的旧城市,保证了迦太基人对海峡的控制权。接着,他又夺回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丧失的领地。经过九年的征战,哈米尔卡逐步征服了当地一些土著居民——伊伯利亚人和凯尔特人。沿海地区的一些城市,如迦底斯、玛卡拉等都并入迦太基领土之内。哈米尔卡将获得的部分财富分给他的士卒;另一部分送交迦太基国库,以讨好元老院。为了扩充兵力,哈米尔卡还从当地居民中募集十五万军队,并用当地的物质补充了自己的装备,为迦太基在西班牙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当公元前228年冬哈米尔卡在与伊伯利亚人的战争中阵亡之后,其婿哈斯德鲁巴继任为统帅。

哈斯德鲁巴采用以外交为轴心的策略,以巩固迦太基在伊比利亚的经贸基础为重,建立新迦太基城(今西班牙卡塔赫纳),并在公元前226年,与罗马定下条约,以埃布罗河为双方界线,应许不将其势力扩展至该河之北。伊比利亚半岛丰富的矿产资源使迦太基不但有能力偿还对罗马的战争赔款,并再次逐渐壮盛起来。此时,汉尼拔在是其骑兵部队的指挥官,积累了丰富的骑兵指挥经验。
哈斯德鲁巴于公元前221年被凯尔特人刺杀身亡,25岁的汉尼拔在军队拥护之下接管军权,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统帅,并随后获得迦太基政府的正式任命。虽然年轻,但他却在父亲的培育下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军事才能的人。由于从小跟随父亲,受过多年军营生活的磨炼,他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胆识过人,善于用兵。平时,他生活简朴,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拥戴。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汉尼拔上任后,就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拟订了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周密而详尽的作战计划,还暗中派了许多秘密使者,去争取那些对罗马心怀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的一边。

接下来两年内汉尼拔除了巩固自己的声势之外并完成了对伊比利亚半岛埃布罗河以南的征服战。例如,公元前221-220年在两次夏季战役中,他出兵西班牙中部,征服了欧尔卡德斯人、瓦凯伊人和卡尔培塔尼人,从而保证了自己的后方安全。公元前219年春,汉尼拔又征服了东部沿海的一些地区。顾虑到汉尼拔日渐壮大的势力,罗马人与西班牙城市萨贡托结盟,宣布此城为罗马保护地。因为萨贡托远处埃布罗河之南,汉尼拔认定此举违反了双方的条约,因此出兵将其包围,并在八个月之后攻陷此城。对此罗马向迦太基发出通牒,要其将汉尼拔交付与罗马受审。面对汉尼拔此时如日中天的声望,迦太基政府不但拒绝了罗马的要求,准备接受战争。据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说,当迦太基政府拒不交出汉尼拔时,罗马使者一手把他的宽袍兜起,一手指着兜起处,微微冷笑说:“迦太基人啊,我在这里给你们带来了和平或战争,你们可以选择任何一个”。迦太基人当即回答说:“不,随你高兴给我们哪一个”。于是罗马使者即向他们提出战争。迦太基人同声高呼:“我们接受战争”。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揭开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序幕。于此汉尼拔决定率军攻打意大利半岛,将战争带到敌人的领土上。

罗马人本打算兵分两路:一路由执政官森普罗尼亚率领,从西西里进攻迦太基本土;一路由执政官普布利乌斯·西庇阿率领,从西班牙登陆,以牵制汉尼拔的军队,使其不能援助非洲本土。可汉尼拔却惊人地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冒着极大的危险,率领大军,从小道翻越了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向意大利进军。
公元前218年4月,汉尼拔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决定远征意大利,他分出一部分兵力,由他的弟弟哈士多路巴尔指挥,留守西班牙。汉尼拔自己则率领九万步兵、一万二千骑兵和几十头战象,从新迦太基(西班牙的卡尔塔根那)出发,经过伊培拉河,击溃了卡塔洛尼亚部落的抵抗。在那里,他遣散了一万多名军纪松散、战斗力较差的士兵,并且留下一万多名驻军,以巩固新开辟的地区。然后,他率领精兵越过比利牛斯山脉,沿高卢南岸向罗尼河方面推进。
不久,汉尼拔的军队进抵罗尼河下游,离河口只有四天的路程了。这时,河的左岸集结了许多高卢人,他们企图阻止汉尼拔渡河。罗尼河水流湍急,波涛汹涌,如果强行渡河,势必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于是,汉尼拔急中生智,想出如下计策:他从当地居民中收买一切渡河的工具,还准备了大量木筏和其他一些简陋的小划子。与此同时,他在暗地里又派遣一支强悍的队伍逆河而上,在四十多公里的地方,悄悄地渡到河的左岸,埋伏在高卢人营地的附近,并约定以篝火作为进攻的信号。当这一切准备就序之后,汉尼拔便率领主力开始渡河,并在右岸燃起一堆堆的篝火。高卢人拼命地抵抗,企图阻止汉尼拔渡河。埋伏在营地附近的迦太基军队,趁机烧毁高卢人的营房。高卢人大为恐慌,在混乱中逃散了。就这样,汉尼拔用巧妙的办法渡过了罗尼河。

汉尼拔用强行军沿罗尼河北上,在中途补充了粮食和武器。九月初,汉尼拔的军队到达阿尔卑斯山主要地带。这时已近寒冷的季节,山中的隘路已经有了积雪。加上阿尔卑斯山高坡陡,道路崎岖难行,山顶白雪皑皑,气候恶劣异常,沿途又不断遭到山里土著部落的拦路袭击,行军非常困难。特别是骑兵和战象的通过,发生了极大的困难。有不少马匹和士兵在狭窄山道上滑倒后掉到深渊里去了。
这次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远征,行程近900公里,汉尼拔的大军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只用了33天时间就越过了冰雪覆盖、山高坡陡、气候恶劣、岩多路滑的阿尔卑斯山,走完这段异常艰苦的征程后,汉尼拔由9万步兵、1万2千骑兵和几十头战象组成的大部队只剩下2万步兵,6千多没有马的骑兵和一头战象了。不久前刚被罗马人征服的内阿尔卑斯山居民仇恨罗马统治者,所以,汉尼拔的军队开下山时,一些高卢部落纷纷来投奔,汉尼拔又得到了充足的人力和马匹。经过修整,精力充沛、斗志旺盛的迦太基士兵一举打败了罗马部队。这一胜利使徘徊观望的高卢人很多转到了汉尼拔的部队。

汉尼拔的突然出现,使罗马大为惊慌。元老院接到汉尼拔越过阿尔卑斯山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后,不得不放弃侵略非洲和西班牙的计划,集中兵力保卫意大利。他们命令科布列阿斯·西庇阿在波河左岸迎击敌人。罗马军队在河西遇到了汉尼拔的侦察骑兵,双方展开了激战。优势在迦太基一边,罗马执政官本人身负重伤,险些全军覆没。西庇阿只得率领残部渡到波河右岸,避免与迦太基人接战,等待第二支军队的到来。
当时,执政官森普罗尼亚正驻扎在西西里岛。当他听到西庇阿战败的消息后,立即率领二万五千名军队前来援助。汉尼拔对这支军队的接近故意不加阻拦,想用一次打击来消灭罗马这两支军队。森普罗尼亚求战心切,一心想夺取胜利的荣誉。因此,当他到达波河流域之后,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同汉尼拔决战,妄图一举获胜,结束战争。西庇阿已经尝到汉尼拔的厉害,劝他暂时避免同汉尼拔正面交战,主张利用冬季训练军队,以便在来春寻找战机同汉尼拔交战。但是好大喜功的森普罗尼亚,对西庇阿的忠言相劝根本听不进去,并以联军统帅的名义向汉尼拔宣战。
针对敌方急于求战的心理,汉尼拔决定迅速歼灭眼前这股敌人,以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夜间,他布置了一支由两千名步兵组成的伏击队伍,归他的弟弟玛哥率领,埋伏在长满灌木的岸边,以便从后面包抄敌人,切断敌人的退路。另一方面,他命令主力部队在营地燃起篝火,饱餐战饭,待命出击。天刚亮,汉尼拔就命令努米底亚的骑兵出击。迦太基的军队经过一整夜的休息,人强马壮,斗志旺盛,而罗马军队由于长途跋涉,又遭遇风雪严寒之苦,已经疲惫不堪。当努米底亚的骑兵和罗马的骑兵稍一接触,森普罗尼亚就命令他的军队涉水过河,在平原上列队,准备决战。
当交战开始,罗马人首先发起冲锋。但是,罗马人的马匹一见到战象,队伍就马上混乱起来,并开始向后逃跑。罗马步兵只好迎了上去。他们虽然很疲劳,但仍然勇敢地进攻这些庞然大物,用长矛刺伤它们,把迦太基的步兵逼向后退。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汉尼拔立即命令他的骑兵出击,从侧面进攻敌人。失去骑兵保护的罗马步兵顿时慌乱起来,并开始向后败退。此时,玛哥的伏兵也从后面包抄过去,切断他们的退路。在两面夹击下,罗马军队全线崩溃,一部分被杀,一部分死于激流之中,只有森普罗尼亚带着一万名步兵冲出包围圈。
这次战役,罗马损失惨重,四万军队只有一万人生还。而迦太基只伤亡四百人,充分显示了汉尼拔的军事才能。

波河流域的首战告捷,大大提高了汉尼拔的声望。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说:居住在波河流域的高卢人对他非常敬畏,“把他当作一个不可战胜的和最幸运的司令官”。据说,汉尼拔诡计多端,为了欺骗高卢人,他经常改变服饰和发饰,时而变成一个老年人,时而成为一个中年人,时而又变成一个青年人,使高卢人对他捉摸不定,产生敬畏心理。结果,有许多高卢部落投靠汉尼拔,并在人力和物力方面给予支持。
罗马在波河的失利,使人民非常震惊。公元前217年,平民不顾元老贵族的反对和阻挠,选举民主派的领袖盖约·弗拉米尼为执政官,负责统帅军队。另一个执政官是尼阿斯·塞维利阿,他是元老贵族派的代表。
塞维利阿前往波河流域。在那里,他接收了西庇阿的指挥权。弗拉米尼则率领三万步兵和三千骑兵,却保卫亚平宁山脉以内的意大利本土,企图阻止汉尼拔的进攻。

汉尼拔在波河流域战役之后,兵锋正旺。为了打击罗马有生力量,以获得更多的战利品,他挥师继续向意大利中部推进。当时,罗马元老院的战略意图是集中兵力保卫意大利中部地区。他们估计,汉尼拔向意大利中部进军的路线可能有两条:一条是通过阿里米努姆的山路;一条是通过挨特鲁里亚的山路。如果汉尼拔通过前一条路线,有执政官塞维利阿在那里把守;如果他通过后一条路线,则有弗拉米尼拦截阻击。但是,汉尼拔却选择了一条路程最短、然而也是最艰难的进军路线,即从波诺尼亚到披斯托里亚最近的路线。这是罗马人万万没有想到的。
在披斯托里亚和佛罗伦萨之间,有一片广阔的沼泽地。汉尼拔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胜利地渡过了沼泽地,绕过了弗拉米尼布下的防线。
弗拉米尼万万没有料到汉尼拔会越过披斯托里亚沼泽地带,绕过他的防地。于是率军尾追,在特拉西美诺湖中了汉尼拔的圈套。

公元前217年6月21日,汉尼拔采取迂回战术,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美诺湖畔设下埋伏,把罗马4个军团近3万人的队伍引进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峡谷中,不到3小时汉尼拔的军队结束了战斗。罗马损失惨重,执政官战死,1万5千人阵亡,几千人被俘,仅剩6千人冲出重围,逃入附近的一个村庄。汉尼拔的士兵穷追不舍,在缴械留命的条件下罗马士兵全部投降了。汉尼拔区别对待俘虏,命令给罗马士兵全部带上枷锁,立即释放了无罗马公民权的意大利人。
汉尼拔注意利用罗马和意大利各同盟之间的矛盾,目的在于孤立和削弱罗马。与此同时,他还与地中海沿岸的罗马邻国结成反罗马联盟。
此时罗马人终于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敌人,他们选举费边作为独裁者。费边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略,不与汉尼拔正面作战,以拖垮汉尼拔。面对此景,汉尼拔采取掠夺和突袭罗马补给基地的方略,激怒罗马人,迫使其应战。216年费边到期后被免职,同年春汉尼拔突袭了罗马重要的粮仓和补给基地坎尼(康奈城),罗马人在新任执政官的影响下,决定与汉尼拔决战。
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康奈战争爆发。当时罗马军队有步兵8万,骑兵6千,而汉尼拔只有步兵4万,骑兵1万4千。经过12小时的激战,罗马军大败,损失7万余人,而汉尼拔只损失不到6千人,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这场战役也成为了汉尼拔·巴卡人生中最著名的战役。

人物评价:
汉尼拔·巴卡在其战争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军队中有很多的雇佣军,早在远征意大利之前,汉尼拔就在西班牙征集了一支优秀的善于作战的雇佣军部队为其战略目标服务。
迦太基是个发达的商业国家,所以这个国家的商人和富有的农民们没有兴趣也不愿意到国家从军。在汉尼拔远征意大利之前,他手下只有2500名左右的士兵是迦太基公民,其它的士兵都是从欧洲和非洲各地雇来的,应该说汉尼拔是世界上较早大规模使用雇佣兵部队参加作战的军事统帅。


虽然使用雇佣军可以减少迦太基人的伤亡,不过,大量使用雇佣军也是有其弊端的,一部分雇佣军在进军罗马的途中因为受不了艰苦而逃跑,因此,当抵达目的地的时候,汉尼拔的远征大军就已经不足半数了。另外,雇佣军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在迦太基政府不能提供给汉尼拔时,为了维护雇佣军巨大的开销,汉尼拔必须在罗马境内攻城掠地,抢夺财产。这样的掠夺,自然会引起当地人民的不满。
但不管怎么说,雇佣军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迦太基的克隆人军队。除此之外,汉尼拔十分重视谋略的作用,他所用的“火牛计”反映了当时人们如何利用一切战争资源的思想。

汉尼拔十分重视收买人心,有时候,他将自己扮作来自上天的神,使那些迷信的当地酋长相信他所说的话。在领导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雇佣军部队时,汉尼拔经常把打胜仗后俘获的奴隶分给自己军队中的高卢人,使他们有获利的机会,从而更死心塌地的为他去作战。汉尼拔的几次胜利使其在意大利半岛上的同盟者愈益增多,其中的一部分人寄希望于汉尼拔能够消灭罗马,使他们在其中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就是最早的“战争红利”驱动心理。
在外交上,汉尼拔是成功的,在军事上,汉尼拔在在意大利境内十几年基本上不败,但在经济上,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在罗马境内以战养战的方法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他军队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迦太基政府却害怕汉尼拔胜利后会回到迦太基夺取政权,因此愚蠢地决定不再给汉尼拔持续的援助。公元前204年,罗马已经开始进攻迦太基的本土,迦太基紧急召汉尼拔回国。汉尼拔在意大利支持了16年后,奉命回到了非洲,他的军队最终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马战役中被罗马军队击败。迦太基被迫接受了屈辱的和约,第二次布匿战争随之结束。

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未解和神秘静静地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火炬的亮起。幽暗的地宫、离奇的谜案、远去的传奇、隐藏的真相……那些沉睡在未知世界里的人和事在渐行渐近的好奇下,缓慢开启岁月的封印,褪去寂寞的外衣,展示出一幕幕尘封已久的画面……
世界名人传奇系列,宛如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真实再现了大千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了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断。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娓娓道来的传奇故事,弥足珍贵的彩色图片,打造出一席华美的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