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
2018-1-16 青野龙吟
曹禺戏剧文学奖是中国戏剧文学领域一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评奖活动。其前身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于1980年创办的全国优秀剧本奖,1994年该奖项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始评于1981年。20多年来,这项国家级戏剧文学大奖,对当代戏剧文学创作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已故的曹禺、于伶、黄佐临等戏剧大师,都曾是这项奖的评委。
2005年起,并入新设立的中国戏剧奖,主办单位由文化部改为中国文联。

曹禺简介: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
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 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

一、曹禺戏剧文学奖奖项宗旨
曹禺戏剧文学奖以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戏剧创作为宗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通过奖励优秀剧作,以达到鼓励剧作家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创作热情,交流与总结戏剧创作经验,促进戏剧创作思想和艺术水平提高的目的。
二、曹禺戏剧文学奖奖项设置
每届获奖剧本总数为10个,包括话剧、戏曲、歌剧、儿童剧、滑稽戏。每届评奖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不满预定名额,也可在总额内各剧种相互调剂,但不得超额。获奖剧本均授予证书、奖牌和奖金。每届评奖均设若干提名奖,授予证书、奖牌和纪念品。每届提名奖不超过10个。

三、曹禺戏剧文学奖评选作品要求
入选的剧本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美好的道德情操;塑造出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尤其是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具有艺术的独创性;在读者、观众中反映较好、影响较大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样式的剧本。
四、2000年及2001年获奖名录
2000年全国优秀剧本获奖
代表中国戏剧创作最高水平的曹禺戏剧文学奖在西安揭晓。姚远等13名作者的10部作品获得剧本奖,贾璐等11名作者的10部作品获得剧本奖提名奖。
获得2000年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的5部话剧作品是:《“厄尔尼诺”报告》(姚远、邓海南、蒋晓勤)、《生死场》(田沁鑫)、《父亲》(李宝群)、《绿荫里的红塑料桶》(孟冰)、《岁月风景》(唐栋)。5部戏曲作品是:《乡里警察》(冯之)、《金子》(隆学义)、《徽州女人》(陈薪伊、刘云程)、《迟开的玫瑰》(陈彦)、《葫芦庙》(范莎侠)。

《“厄尔尼诺”报告》
在汹涌澎湃的时代大潮中,千奇百怪的诱惑像“厄尔尼诺”现象一样侵蚀着每个人的肌体和灵魂,战斗英雄郭海的家也没例外,就在他70岁生日的前夕,传来他的二女婿、转业军官刘春田涉嫌经济犯罪的消息。由此,郭海和他的四个子女以及家人怀着各自的心态,站在各自立场展开的戏剧冲突。不断地节外生枝,不断地柳暗花明,最终刘春田带着悔过的信念去了…这里没有简单意义上的好人坏人,只有剧中人物多层面对人性对社会的阐述;这里没有匆匆忙忙精线条图解现代生活的现象,只看到编、导、演同心协力用写实的手段,借浓浓的人情.启迪人们在纷繁的社会风潮中如何应对机遇完美的生活。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三幕正剧,通过巧妙的人物钩链,将场景约束在了单一空间—战斗英雄郭海的家中,让人全神贯注。

《迟开的玫瑰》
讲述在我国西部的一个城市中,乔家大女儿乔雪梅在即将读重点大学时却遭遇家庭变故,不得不放弃求学,直到她三十六岁、已把弟弟、妹妹和养妹妹扶上成功之路、为残疾的老父亲养老送终之后,才与捅下水道的工人许师傅倾心爱慕,结为连理。

《生死场》(田沁鑫)
《生死场》以哈尔滨近郊某农村为背景,描写九一八事变前后,当地村民和他们视为珍宝的土地以及牲口的故事。为了让小说在舞台上活起来,也为了舞台的可视性,田沁鑫忍痛对人物做了增删,并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运用适当的插叙、倒叙、定格等手段,将小说中的散点事件增减或凝练,推动剧情发展。小说中,赵三与二里半两家并无交集,剧中却让他们因子女恋爱而互相纠缠,并以两家人的恩怨串联起土地增税引发的农民暴动、妇女频繁生育导致的漠视生命的现象,以及日军入侵后,村民依然如故、不觉不醒甚至与日军主动示好的麻木态度等事件。直到外辱的力量,将生老病死的和谐彻底破坏,这幕反反复复上演的乡土戏剧才宣告结束。

2001年全国优秀剧本获奖
20个剧目获得优秀剧目奖,6个剧目获优秀演出奖。共有36台剧目参加了2001年中国曹禺戏剧奖评奖。获得本届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的戏曲作品是:川剧《金子》、评剧《胡风汉月》、粤剧《驼哥的旗》、锡剧《珍珠塔》、京剧《春秋霸主》、蒲剧《土炕上的女人》、越剧《李清照》、越剧《梅龙镇》、闽剧《兰花赋》、川剧《都督夫人董竹君》、壮剧《瓦氏夫人》、潮剧《葫芦庙》、昆剧《荆钗记》,话剧有《岁月风景》、<母亲>、《“厄尔尼诺”报告》、《基石》,歌剧《司马迁》、舞剧《妈勒访天边》、民族音乐剧《白莲》也获此殊荣。
获得优秀演出奖的戏曲有:粤剧《紫金锤》、彩调剧《梦里听竹》、桂剧《风雨南关》、歌仔戏《白鹭女神》,话剧是《梅家小院》、《光照千秋》。

现在,曹禺戏剧文学奖被取代成为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但是其宗旨依旧没变。它依然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旨在奖励优秀戏剧作品、培养优秀剧作家。参评剧本为舞台剧的底本,样式包括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儿童剧和滑稽戏。该奖项自其前身全国优秀剧本奖设立已有30多年,培养了大批优秀剧作家,推出了数百部优秀剧作,对中国戏剧文学和戏剧创作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首届中国戏剧奖颁出曹禺剧本奖
出处:人民网
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昨天上午在广州揭晓并举行了颁奖仪式,8个剧本从73部报送作品中脱颖而出,其中,由孟冰创作、总政话剧团演出的话剧《黄土谣》和李莉创作、上海京剧院演出的京剧《成败萧何》分别荣膺话剧、滑稽戏和戏曲的第一名。另外,4部现实题材作品入围为近些年陷入困境的现实题材剧本创作带来了小小的希望。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创建于1980年,其前身是全国优秀剧本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中国戏剧奖是去年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整顿后,经中宣部批准的全国性戏剧艺术综合奖项,曹禺剧本奖是其子奖项之一,每两年评选一次。

在昨天的颁奖现场,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总政话剧团团长孟冰,除了因为由其编剧的话剧《白鹿原》正在上演之外,第四次获得曹禺剧本奖也令他对当下剧本创作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在谈到目前剧本创作面临的问题时,孟冰表示,除了主旋律题材和军旅题材也要以情动人外,作者和观众对台词的淡漠造成了当下戏剧语言的粗糙以及观众欣赏能力的下降。
“话剧创作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创作感受,当然有好的文学修养、较高的文学学历和高级职称是可以写出阅读性很强的文本的,但这未必适合舞台演出。话剧是靠台词作为和观众交流的主要手段的,我们能从《茶馆》中举出若干经典台词,但实际上今天的创作中这样的台词其实并不少见,可为什么今天的观众不能像以前那样脱口而出呢?这与今天时代对文学和文本的认识有直接关系,人们在欣赏时更多的是关注立体的、偏感官刺激的冲击力,而对文学的关注已经淡化到最低的限度了。很可惜,现在很多人已经不会欣赏话剧了,看《白鹿原》,一部分人是来看明星,一部分人是来看林兆华,还有一部分人是带着对原著的敬仰走进剧场的,而真正从台词入手领略话剧的人已经不多了。正因为这样,创作者对台词不讲究,不下工夫琢磨已成为目前创作上最大的问题。”

“以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创作者真的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李龙云的作品就能做到什么人说什么话,但是我们现在的很多戏剧所有的人说的都是一样的话,也就是观众戏称的‘不说人话’,这样的戏肯定不好看。话剧有其独特的叙述方式,非小说也非电视剧,这也正是话剧的魅力所在。因此好的话剧是改编不成影视的,《茶馆》和《雷雨》的改编都有些牵强。当年我们的《红白喜事》演出后,很多人都想搞影视,但是都没成功,这也正说明话剧的结构和叙述方式是独特的。今天的很多编剧都会不自觉地向导演、观众以及当今的审美潮流妥协,虽然戏剧发展到今天可以有多媒体,有声光色,也可以进行各种探讨,但我所坚守的仍是以台词刻画人物作为基本手段的话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