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炭河里遗址 •考古中国

日期: 2020-11-02
浏览次数: 38

                                                             炭河里遗址 •考古中国

                                                                  2020-11-2   青野龙吟


 

炭河里遗址 •考古中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习近平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习近平强调,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考古中国系列将为大家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从21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开始,从长江流域古代文明遗址继续。


 

炭河里遗址 •考古中国



炭河里遗址


炭河里遗址(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位于宁乡市黄材镇寨子村塅溪与沩水交汇的台地上(黄材镇在山间盆地),是南方地区最早的西周城址,发现于1963年初,考古工作者曾对此先后进行了五次发掘,证明炭河里遗址为西周时期某一方国的都城所在地。


炭河里遗址共出土了包括“全国十大国宝”之一的“四羊方尊”在内的2000余件文物,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2004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炭河里遗址面积约20000平方米,1963年初发现,1976年进行过小面积试发掘,1994年重新勘探,认为该遗址与青铜器有直接关系,是揭开宁乡青铜器之谜的突破口。


 

炭河里遗址 •考古中国



四羊方尊


 

炭河里遗址 •考古中国



青铜瓿


1938年4月,宁乡市黄材镇龙泉村一位名叫姜景舒的农民到山上种红薯,一锄头挖出了后来成为国宝的四羊方尊。


1959年,一位农民上山开荒种地,挖到了已发现的以人面为主饰的商代青铜方鼎。


记者来到黄材河边时,沩山风景区管委会黎主任和宁乡文物局李局长指着一块高堪说,这就是出土青铜瓿的地方。


2001年6月16日,几个小学生在河里游泳,突然发现高堪挨水的地方,露出了一点与周围黄沙异样的青铜绿。童性让他们开挖,结果越挖越大。国内迄今所见瓿类铜器最大者——“瓿王”,在3000多年后再现人间。一位牧鸭人后悔不迭,说他常在堪上站,脚踏宝贝不识宝。


200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试挖掘,发现大型土台建筑遗迹,确定为商周时期古文化遗址。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3年,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发现并解剖城墙、城壕和一批同时期的贵族墓葬,出土铜器3000多件。不仅发现有商周时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和城墙,还在遗址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西周古墓葬。


 

炭河里遗址 •考古中国



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文化研究


炭河里遗址(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不仅是南方地区已知最早的西周城址,也是中国范围少有的西周城址之一。其城墙构筑方法、城壕及城内布局特点、宫殿建筑类型以及城外墓葬出土的大量铜器等,是非常难得的科学史料。而炭河里遗址和炭河里文化的发现,填补了湖南西周时期历史的空白,为研究湖南乃至南方地区西周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形态,族群迁徙和文化交流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以炭河里遗址为代表的炭河里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为解决久负盛名的湖南铜器群的来源和性质问题找到了至关重要的突破口,连带地解决了湖南地区青铜文明的形成问题,从而牵涉到湖南先秦地方史结构体系的重建,这是炭河里遗址历史价值的又一体现。


20世纪30年代以来,宁乡炭河里遗址和周围邻近地区陆续出土了多批商周青铜器,达300余件,其中大部分出土在以遗址为中心直径不到2公里的范围内。


如四羊方尊、人面方鼎、兽面纹瓿、“癸”卣(内有环、玦、管等玉器320余件)、“戈”卣(内有珠、管等玉器1170余件)、云纹铙(伴出环、玦、虎、鱼等精美玉器)、象纹大铙(重221.5公斤)等,无一不是中国商周青铜器中的上品,被考古界称为“宁乡青铜器群”。宁乡藉此以“青铜器之乡”享誉海内外。


1959年,一尊在黄材镇出土的方鼎,其内壁刻有“大禾”二字铭文,鼎身四面各有一个人面主题图像,遂被称作“大禾人面方鼎”。尽管其名已定,但有关它的猜测一直在继续。


 

炭河里遗址 •考古中国



大禾人面方鼎


蚩尤发祥地


宁乡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喻立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炭河里解谜”。喻立新认为黄材一带与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蚩尤有关,而且,黄材很可能就是蚩尤和蚩尤部落的发祥地。


蚩尤部落向北方扩张并在江汉平原形成九黎部落联盟,后进入中原,与黄帝部落联盟在今河北涿鹿展开了原始社会末期规模空前的部落大战——“涿鹿大战”。最后九黎部落联盟被打败,余部退回到江汉平原,衍变成了新的部族集团——三苗。


三苗夏商时期地域东至赣鄱平原,西至资水下游,南至湘水下游与赣水中下游,北至长江。最晚于商末周初,三苗部落联盟变成了三苗方国,其都邑就在宁乡黄材炭河里,因为2001年至2005年对炭河里考古发掘,炭河里城址始建于商末周初。


明代成书的《名义考》云:“三苗建国在长沙,而所治则江南荆杨也”。


铜在古代是战略物资。专家通过研究,中国古代有三大铜都。


一是北方的中条山铜都;二是以湖北大冶、江西瑞昌为中心的荆州铜都;三是以南陵大工山、铜陵凤凰山为中心的扬州铜都。在这三大铜都中,北方的中条山铜都比较贫乏,而主要的产铜区还是在长江以南,其中荆州铜都就在三苗范围内。据考古发掘,荆州铜都从商代开始开采,扬州铜都到西周时期才开采。


 

炭河里遗址 •考古中国



炭河里遗址地位


2004年,炭河里遗址(宁乡炭河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5月,中国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跻身国家文物局“十二五”期间7处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一。


炭河里遗址是距今2970±50年的一处独立于西周王朝之外的地方国都城所在地;中国发现的不多见的一座西周城址;中国南方青铜文化中心之一,由此找到了破译“宁乡青铜器”之谜的钥匙;中国南方发现最重要的商周古文化遗址;炭河里遗址的科考成果和考古学文化产生了唯一商周时期的文化——炭河里文化,奠定了一个新的考古学平台;南方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及国家社会初期形成过渡的重要界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