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寨山石城遗址•考古中国

日期: 2020-10-21
浏览次数: 41

                                                     寨山石城遗址•考古中国

                                                          2020-10-21   青野龙吟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习近平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习近平强调,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我国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营造良好国际舆论氛围。


考古中国系列将为大家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从21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开始。


 

寨山石城遗址•考古中国



寨山石城遗址


寨山石城遗址是4500多年前的一座龙山文化时期的大型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府谷县西南约70里处的一座大山上,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北临石马川,东临绿川沟,西为深堰石渠,三面环水,南据墕口。整座山气势宏伟而又较缓冲,略呈南高北低势。石城顺山形而筑,呈不规则四边形状。临河山巅有古寨,上有庙宇,远远望去,挺拔巍峻


寨山石城遗址虽沉睡着了4500多年,却一直未被发现,究其原因,一是春秋以后,此地逐渐变得寒冷,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宜人居,族群整体南迁;二是地处边陲,连年战乱,此城长期无人居住,变为荒城,经年累月,石城逐渐为风沙所掩埋;三是明代中期虽有少量人口迁入、耕作,但村民们在劳作之余,除把裸露的部分石城墙之石块不时搬回盖作窝棚、砌墙外,没有发现其历史文化价值,以至于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文物普查都没能发现此为大型石城遗址。


 

寨山石城遗址•考古中国



遗址现状


寨山石城遗址有东西四门和望楼,城中心筑在现在的古寨里。石城北临黄河一级支流石马川,东临绿川沟河流。在远古,这里林木茂盛,牛羊遍地,水源充足,鱼类众多,气候宜人,繁衍生息着众多早期人类。经对石城进行考察,发现多处已被黄土埋没却又可看出端倪的瓦砾石堆,特别是在坍塌及被雨水冲断形成沟壑处有石垒城墙,便沿着石梁边走边观察,发现石梁延绵不断,有的地方出现沟壑,但可看出沟壑对面有石墙“形断意不断”。在一处被土埋没的石梁处刨了一会儿,下面露出整齐的城墙。走到东边,有几处“凸”出的地方,状似古城“马面”。古人用自然石块、石片砌垒城墙,石块毫无人工打磨痕迹。沿四周走,东西南北4门遗迹明显。因为其城硕大,站在一个点上是看不完整的;又因历经战乱,此城约有数百年无人居住,变为荒城,既史无记载,又长期未引起重视。


满山农田里、荒草中,到处有灰陶、白陶、红陶片,有绳纹、蓝纹、网纹、格纹,器形有盆、罐、鬶、独脚瓶等。农民犁地,经常犁出来完整陶器,有人曾在地里捡到过一个长约15公分的玉铲;还有人捡到过一只玉枕头,用它拴猫,后来这个拴猫玉枕头寻不见了;也有人捡到过旧石器时期的石刀片,至于磨光石斧、石锤、石铲等捡到的就太多了,许多农民家中都有收藏。从这些陶片及石器分析考证,认定这是一座龙山文化时期的巨大石城遗址。


石城内占地约1000亩左右。当时认为应该是远古时一个小国的国都,至少也是一个部落的都城。传说过去叫过“脱脱城”(音)、“亮亮城”(音),最后住过一个女大王叫“翠花城”。其实,这还不是最早的石城名称。距离此地不远处有座远古时期的“王墓”,坟墓堆大如墩台,故此石城曾住过一个王子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如是,则该叫“王子城”才对。


 

寨山石城遗址•考古中国



2015年10月26日至30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占地60万平方米的大型龙文石城遗址进行徒步踏勘、研究陶片和实地测量,初步测出寨山石城东西城门间距为900多米,南北间距为600多米,总面积60万平方米。专家一致认为:府谷寨山石城遗址是继神木石峁遗址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应同石峁遗址放到同一高度来看待和研究。这将再次改变人类对中国早期文明格局和中华文明起源的传统认识。


 

寨山石城遗址•考古中国



陕西寨山石城发现约4000年前石峁文化大型墓地


2020-09-25 来源:新华网


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的寨山遗址发现石峁文化大型墓地,已发掘的21座墓葬等级分明,为研究约4000年前中国早期国家起源、发展模式和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墓葬资料。


  寨山遗址是一座石城遗址,位于府谷县田家寨镇王沙峁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这处遗址位于陕、晋、蒙三省区交界处,距石峁遗址东北约60公里。据了解,寨山石城发现并初步确认于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随即对寨山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初步认定寨山遗址包含一处重要的龙山时代石城聚落,城内面积约60万平方米。


据寨山考古项目负责人邵晶介绍,在遗址城内北部庙墕地点发现的“高台基址”,可能为寨山石城的“核心区域”。城内调查还发现较多的白灰面房址、袋状窖穴、竖穴土坑墓等遗迹,暗示着寨山石城的聚落区划和功能分区。


 

寨山石城遗址•考古中国



  2016年,考古工作者对寨山石城进行了小规模发掘,清理了南部城墙外立面,发现两座保存较好的马面,初步了解到寨山城墙的年代、结构和砌筑方式。同时,试掘庙墕地点时还发现了一座较大的竖穴土坑墓,虽被盗扰,但壁龛内的随葬器物组合完整、器类典型。


  邵晶说,截至目前,寨山石城共清理石峁文化墓葬21座,这些墓葬形制特征鲜明、器物组合典型、等级区分明显,另外,墓葬中的女性殉葬、随身葬玉现象,以及发现的半月形壁龛、组合稳定的带盖陶器,都体现了石峁文化墓葬特征。


  邵晶说,本次考古发现首次全面揭露了石峁文化的大型墓地,这也是河套地区首次发掘的等级区分明显的龙山时代墓地。该墓地的发掘,与以往朱开沟、新华、神圪垯梁以及石峁等遗址中墓葬的发现,共同构建起石峁文化墓葬的基本框架和典型特征,为丰富石峁文化和研究石峁政体提供了宝贵的墓葬考古材料。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