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中国史前文化概况

日期: 2018-05-29
浏览次数: 47

中国史前文化概况

 

2018-05-30 青野龙吟

 


中国史前文化概况


中国史前文化是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中国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期以及青铜时代。考古学上的中国史前社会从发现古人类开始,下限为发现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盘庚迁殷之前的历史时期;历史学所指的中国史前社会是有了文献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纪年之前的阶段。


其中最为重要的八大文化分别是:


齐家文化:

地址: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时间:公元前2200---1600年,主要特征:发达的玉器、开始使用铜器。齐家文化居民种植粟等作物,使用骨铲、穿孔石刀和石镰等生产工具。饲养猪、羊、狗与大牲畜牛、马等。制陶业发达,双大耳罐、高领折肩罐和镂孔豆等为典型器物。出现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的成年男女合葬墓,婚姻形态为一夫一妻制和一夫多妻制。综合考古意义:发达的玉器/西北地区文化的发祥。



中国史前文化概况


河姆渡文化:

地址:浙江宁波、绍兴及舟山岛,时间: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主要特征:黑陶、丰富发达的稻作。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文化,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在河姆渡发现的大规模稻作遗址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综合考古意义:长江中下游最早的大规模文化,世界最发达的原始稻作系统。


仰韶文化:

地址:黄河中下游,豫、陕、晋、甘为主,时间: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主要特征:发达的石器、彩陶器、开创考古学的重要文化。仰韶半坡遗址它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仰韶的发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考古发掘,也同时代表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综合考古意义: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史前考古学及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中国史前文化概况


龙山文化:

地址:主要在山东、河南等地,时间: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主要特征:发达的黑陶文化、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市遗址。龙山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直接承袭大汶口文化发展起来的古文化之一,它的发掘对研究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起了重要作用。综合考古意义:衔接新石器时代与夏朝的重要文明,可能与夏朝的建立有直接联系/世界上最大的史前古城。


良渚文化:

地址:浙江、江苏等环太湖区域,时间: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主要特征:大型城市遗址、极为发达的玉器。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因发现于杭州良渚得名。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良渚。综合考古意义:新石器时代中最为发达的一支文化/大型古城/即将申请世界遗产。



中国史前文化概况



屈家岭文化:

地址:湖北,北抵河南省西南部,南界到湖南澧县梦溪三元宫,西面在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个别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高圈足杯碎片。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600年,分为早、晚两大时期。早期有斧、锛、凿和穿孔石耜等器,磨制一般比较粗糙。黑陶多,灰陶次之,黄陶和红陶较少。陶器表面多数为素面磨光。晚期磨光石器增加,双肩石锄是屈家岭文化常用农具之一。以种植水稻为主,家畜以猪和狗为主。出现了彩陶丝轮。


大汶口文化:

地址: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古籍中记载的少昊氏文化地区,为龙山文化的源头。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


中国史前文化概况

 

马家窑文化:

地址: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




中国史前文化概况



中日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距今8000多年前的中国内蒙古兴隆洼遗址和日本列岛7000多年前的绳纹时代遗址有着相同的玉文化因素,玉器的造型和组合十分相似,从而成为中日史前文化交流的直接见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巍提出,中国史前文化对日本列岛的影响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其传播路线除了已知的从长江下游至日本九州、本州地区外,可能存在另外一条传播路径:分布于西辽河上游地区的兴隆洼文化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文化之一,它可能从中国东北地区途经现今俄罗斯沿海传到日本北海道和本州。


香港中文大者都相信,在绳纹时代,日本作为孤立的岛屿未与外界交流,他们不认为那里出现的史前玉玦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而是各自产生的,然而,继中国北方兴隆洼文化地区在8000多年前出现玉玦后,日本在1000多年后出现了同样的器物,中国长江流域也在1000多年后产生了同样的玉玦,俄罗斯北纬50度左右也有玉玦出现,这样看来不可能每个地方都分别出现相同质地、形状和雕工的器物,从而佐证了玉玦起源“一元论”的说法,即中国东北兴隆洼产生玉玦后,逐渐向东亚大陆其它地区传播。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