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向个人开放,垄断争议仍待继续“ 开网”
2022-06-12 青野龙吟
2022-06-12 来源:北京日报
6月12日,中国知网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向个人用户直接提供查重服务。被质疑多年来织就了一张“垄断”大网的知网,终于撕开了其开放的一角。

万字论文查重约15元
记者今天在知网进行注册、登录后看到,在知网个人查重服务官网,个人可以进行职称评审、学术研究、学术出版、毕业设计和其他种类这几类检测类型,收费标准均为1.5元/千字。也就是说,一篇万字的论文,15元左右即可完成查重。
知网称,这一收费标准参照市场通行的按字符数收费的方式制定,不高于市场主流同类产品价格。
需要注意的是,在开放范围方面,知网称,“所有个人用户”均可登录中国知网个人查重服务官网进行文献查重。然而,记者详细咨询知网客服时获知,向个人开放查重服务的范围不包括硕、博士研究生。也就是说,研究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仍无法直接通过知网官网进行个人查重。
对于这一原因,知网方面解释称,这主要鉴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的严肃性和特殊性以及各学校、学科的差异性,办学水平和管理政策不同”。对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知网继续通过研究生培养管理机构(研究生院)向研究生提供学位论文免费查重服务,免费次数由原来的人均1.5次增加到人均3次。
“知网过去只面向机构提供查重服务,忽略了广大个人用户学术规范自检与查新等实际需求,客观上造成了黑市与高价的问题。”知网方面表示,在综合考虑学术规范管理需要和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并充分听取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科研诚信专家、师生代表的意见后,制定了此次全新的个人查重服务方案。
知网方面称,在信息安全方面,平台将从技术与管理机制两方面来保障用户信息和论文内容的安全。个人用户上传论文查重由本人自主操作,个人信息与论文内容仅本人可见;个人送检的论文仅保存在查重专用的服务器上,30天后自动删除且不可恢复。

黑市“李鬼”仍难绝迹
“官方查重服务一出来,电商平台上那些查重商家们可以倒闭了。”“羡慕以后毕业的学弟学妹,心疼我那已经花出去的几百大洋。”知网开放个人查重服务的消息刚一发布,就引发网友的热评,相关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学生发现,在知网开放个人查重之前,不少学生都会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自行寻找知网查重服务,形成了查重的“黑市”。然而,这些或付费或免费的商家所提供的查询渠道良莠不齐,其中有些渠道出具的查重结果,与学校最终出具的查重报告结果相差甚远,甚至有人因此影响了毕业。
12日,记者在淘宝上以“知网查重”为关键词搜索,仍能搜索到不少标着“知网”醒目字眼的查重服务商品。当记者咨询其中一家淘宝店主是否能提供知网查重服务时,客服人员提醒道,“知网除了研究生外,其他查重系统都对个人开放了,比淘宝卖得便宜”,还贴心地发来了知网个人查重的官网网址。
不过,也有一些“李鬼”仍在营业。记者进入一家网址字符中包含“cnki”字样,但并非知网官方网站的论文查重检测网站后发现,这里“硕博高校内部检测系统”的价格为388元一篇,“本专科论文查重系统”268元一篇。而根据知网最新公布的1.5元每千字的查重价格机制,一篇8000字左右的本科论文,仅需12元,268元一篇的价格相比官方价格高出了20余倍。当记者想添加QQ客服进行咨询,一个月前尚能添加的QQ账号已经无法添加。
由于未向研究生用户开放个人查重服务,为研究生提供查重服务的商家仍然不少。在电商平台上,记者咨询的多位商家均号称,可以提供与知网查重结果十分相近的“源文鉴”查重。

垄断争议仍待进一步“开网”
向个人用户开放查重,无疑是备受诟病的知网逐渐开放的积极信号。不过,业界、学界对知网的期待远不止于此。
近年来,已有多方对知网高昂的续订费叫苦不迭,有多所高校曾表示难以承受知网的涨价行为。同时,由于知网并不产出内容,其多年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甚至不花一分钱的侵权形式获取海量论文资源,也让不少作者、学者不满。一些网友甚至调侃,“天下苦知网久矣”。
实际上,一个月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就发布消息,宣布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院院长李世杰、助理研究员蔡祖国在针对中国知网平台反垄断调查工作的建议文章中提出,有别于常见的平台用户规模垄断或平台用户覆盖率垄断,知网的垄断现象是互联网平台企业一类特殊的垄断形态——注意力垄断。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知网目前距离解决垄断问题还很远。他认为,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平台,知网在定价问题上应体现出公平性、公益性;版权方面,知网也应向其引用内容方支付稿酬。“其定价收入和版权支出之间达到平衡即可,为中国科研发展提供更多助力。”盘和林说。
盘和林建议,如果知网单家企业很难避免垄断,那么应该鼓励其他平台参与竞争,要打破版权的强制、独家授权,只要作者同意并且报酬合理,版权应该平等地给予各平台,而不应该成为垄断资源。
李世杰、蔡祖国也在文中建议,反垄断规制部门应当禁止中国知网平台同学术期刊主办方签订独占交易协议。实践中,独家出版等独占交易策略性行为并不能提高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反而降低部分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知网开放个人查重:是幡然醒悟,还是避重就轻?
2022-06-12 来源:红网
最近知网深陷舆论深渊,此时发出《公告》调整,无疑是对公众压力的回应。可是知网真的是知错就改吗?在笔者看来,知网此举涉嫌避重就轻,逃避制裁。
纵览整个知网盈利版图,查重只是不起眼的“赠品”。长期以来,与学术单位签约一直是知网最主要的盈利手段,而查重服务只是知网同学术单位签约合同中的一项,只对学术单位开放,并不面向个人。网络上所流传的知网查重渠道、查重账号都是学术单位的外流账号,经过“黄牛”多手倒卖,价格才水涨船高,而这查重挣得钱并没有进知网的口袋。如此看来,知网开放个人查重,与其说是幡然醒悟,不如说是在开辟新业务,用倾销帮助自己所垄断的查重服务打击盗版,同时用低价卖个美誉度。
知网此时开放个人查重,无非是想要蒙混过关。纵观近期知网舆论风波始末,无论是中科院拒绝续签知网还是法院判处罚款,都使得知网高居热搜榜,深陷危机之中。而当下,社会舆论的焦点集中在“唐山打人事件”,知网选择这个节点于深夜发布公告,无非是想利用这次舆情风波浑水摸鱼,避免受到公众的口诛笔伐。而等到公众回想起来,便难以再形成波澜,知网便能蒙混过关。这样的小心思绝不能让它得逞。

作为一个知识聚合与分享平台,知网的命脉在于业界绝无仅有的庞大论文库。如今,知网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在行业内拥有着难以撼动的版权优势。正是基于庞大的论文库,知网才能坐收高价。期刊为了提高影响力不得不低价出售论文资源,高校为了获取论文资源不得不同知网签约,从而使得知网在供给需求两端施压,低价购入高价售出,垄断论文产业链。而论文查重只是在版权优势基础上,所建立的众多盈利项目中微不足道的一项罢了。
可是为何屡次被制裁,知网仍然不肯直面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知网的盈利性。知网是股份制有限公司,由上市公司同方股份100%持股,这意味着知网的本质是商业公司。遵循商业的逐利法则,知网难免不利用自身强大的议价能力牟取暴利。因此,只对知网采取一般性的制裁,是治标不治本。要真正让知网直面问题、做出改变,就必须对知网进行公益化改造。
笔者不反对知识付费,适当的知识付费对知识产出具有正向的刺激作用;笔者反对的是平台垄断知识牟取暴利,而当下知网真正被大众所诟病的问题,正是平台借垄断地位而收费过高、连年涨价。知识具有公共物品属性,打破知网垄断的根本在于改变知网的商业属性,让知识分享回归公益的正道。对此,笔者认为国家可以对知网进行全面的公益性改造,或者建立事业型学术资源整合分享平台,联合国内高校,改变知网一家独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