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读书

News

七夕丨古人在这一天,不谈恋爱,只买买买

日期: 2020-08-25
浏览次数: 31

                                         七夕丨古人在这一天,不谈恋爱,只买买买

                                                                      2020-8-25   青野丰隆


2020-08-24 来源:文化风向标


【民俗历】

七夕

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

七月初七 庚子年 甲申月 庚子日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宜:寄花储水,一期一会


 

七夕丨古人在这一天,不谈恋爱,只买买买



《风土记》记载:“七月七曰……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七夕不仅仅只有牛郎织女的爱情,更有着乞巧,逛集市,吃巧果等民俗活动。凤凰网文创频道在变化的每一天中,为你提供一份笃定的守候。


秋夕


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魏晋南北朝时期,牛郎织女的传说就已基本成形,并且正式与七月七日相结合。《月令广义》卷十四《七月令》初七日引《小说》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就这样,七夕披上玫瑰色的浪漫外衣,跨越千年时光,在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丨古人在这一天,不谈恋爱,只买买买



【礼俗】蜘蛛是七夕节的吉祥物?


2011年,七夕节“天河乞巧习俗”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汉时期,宫中就已流行穿七孔针的乞巧风俗,《西京杂记》卷一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南朝《荆楚岁时记》也有:“是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说文解字》中对“巧”的解释为:“巧,技也。”有善于做工,技艺高明的意思。《为人撰乞巧文》中有:“邯郸人技妇李容子,七夕祀织女……以望巧所降。”《红楼梦》中也因为巧姐生日是七月初七,才以此命名。


乞巧乞巧,如何知悉得巧与否?五代《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次日观看蜘蛛结网情况,蛛网越密,乞到的巧就越多。也有地区是端水置于日月下,投绣针观察浮在水面时盆底的影子。明朝《帝京景物略》记:“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七夕丨古人在这一天,不谈恋爱,只买买买



【冷知识】古人在这一天,不谈恋爱,只买买买


现在七夕已经成为中国的“情人节”,但在古时,七夕的活动与花样远远比现在丰富。《醉翁谈录》写道:“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 车马填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记录下了当时古人在准备七夕节时的繁华盛况。《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御街扑卖摩睺罗,多着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亦有着背儿、戴帽儿者。牛郎织女,扑卖盈市。”中的“摩睺罗”是宋代流行的娃娃,在当时是集市上的抢手货,也相当于现在的“七夕限定版”娃娃,民间也有很多儿童在当天打扮成摩睺罗的样子。


《梦粱录》卷四《七夕》也有“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装襕座,用碧纱罩笼之,下以桌面架之,用青绿销金桌衣围护,或以金玉珠翠装饰尤佳,其中饰以金珠的泥孩儿,价值不菲”等更加详细的描述。以此看来,无论是古代或现代,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节日过成了“购物狂欢节”。


 

七夕丨古人在这一天,不谈恋爱,只买买买



【节气好物】吃上这一口,等于在七夕拜锦鲤


巧果又称巧食或巧舌,是七夕特色传统糕点,北宋时期就已出现。庄绰《鸡肋编》卷上说:“ 浙人七夕,虽小家亦市鹅鸭食物,聚饮门首,谓之吃巧。”《东京梦华录》记载:“又以油面糖蜜造为笑靥儿,谓之‘果实花样’,奇巧百端,如捺香方胜之类。若买一斤,数内有一对被介胄者,如门神之像,盖自来风流,不知其从,谓之‘果食将军’。”所谓的“笑靥儿”“果实花样”,指的就是巧果。巧果的形状多为捺香、方胜。捺香语焉不详,方胜则是由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成的图案,是汉族传统吉祥寓意纹。有趣的是,若买一斤巧果,还送一对身披战甲、如同门神的人偶,称之“果食将军”。


 

七夕丨古人在这一天,不谈恋爱,只买买买



如今,“七夕吃巧果”远不如“端午吃粽子”和“中秋吃月饼”那么流行,但仍有不少地区推广这一传统应节食品。其中,沪式巧果和胶东巧果最受瞩目。前者以黑芝麻为原料,同面粉一起制坯,油炸而成的;后者则是用面粉、鸡蛋、白糖、油和面,放在各式花样的模具里,烙熟而食。


 

七夕丨古人在这一天,不谈恋爱,只买买买



今天七夕 你所不知道的牛郎织女传说


2020-08-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生于天地之间,浩瀚的星空、苍莽的大地带给人类无尽遐想,自古至今产生了数不清的天、地、人的动人故事,牛郎织女传说作为这类故事的代表,流传在华夏大地、播布于汉字文化圈中,历久弥新。


遥看牵牛织女星


牛郎织女传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遥望星空展开想象的结果。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在童年时期的某一个七夕之夜,都有偎依在母亲(或祖母、或外婆)的身边,听讲牛郎织女传说的美好记忆。听完故事,常常还会在大人的指点下,仰望满天繁星,寻找银河边那颗最明亮的织女星,以及银河东边与织女星隔河相望的牵牛星。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经有了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诗经•小雅》中的《大东》写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段文字表明,早在将近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把天上的两颗行星命名为“牵牛”和“织女”。诗中称织女“不成报章”,暗示当时民间已经把织女星想象成了一位纺线织布的女子,称牵牛“不以服箱”,是把牵牛星看作为一头牺牲奉献的天牛的形象。


 

七夕丨古人在这一天,不谈恋爱,只买买买



织女星由一大两小三颗星星组成。其中,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在北方高纬度夜空中是最亮的一颗星,全年中的大多数月份都能够看得见,织女星肯定是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目。在我国最古老的时间知识文献《夏小正》中,七月和十月都提到了织女星。其中,对于七月织女星的描述是这样的:“七月……汉案户。寒蝉鸣。初昏,织女正东向……斗柄悬在下,则旦。”根据刘宗迪教授的考证,织女三星成三角形排列,“织女正东向”的意思是指,由两颗较暗的星星形成的敞口朝东敞开,这个星象所表示的时间节点是说七月到了,秋天来了,应该是准备收获的季节了。织女星朝向东方,那么,东方有什么呢?在织女星朝向的银河的东岸,不是别的,正是那颗让织女朝思暮想、七夕才能一年一会的牵牛星。


七月初秋的夜晚,银河正好转到了正南北的方向。此时,人们仰望星空,分居银河两岸的牵牛和织女正好一东一西,隔河相望。当古人仰观这种星象、看到这种情景,我们所熟悉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不就呼之欲出了吗!



Copyright © 2005 - 2013 上海青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