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谈村上春树:走出孤独,迈向刚性与冷色 2020-3-19 青野龙吟从《挪威的森林》到《刺杀骑士团长》,30多年间,林少华翻译了40多部村上春树的作品。谈到村上春树,常常离不开林少华的名字。“眼下正值疫情,少了游花逛景、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感到孤独亦是人之常情。”3月17日,在“上海书展•阅读的力量”线上活动中,林少华来到直播间,从“孤独”出发,讲述村上春树写作背后的故事。 01 读书与孤独“我离开图书馆,凭依旧桥的栏杆,倾听河水的流声,眼望兽们消失后的镇容。环绕钟塔和小镇的围墙,河边排列的建筑物,以及呈锯齿形的北尾根山脉,无不被入夜时分那淡淡的夜色染成一派黛蓝。除了水流声,没有任何声响萦绕耳际。鸟们早已撤得无影...
发布时间:
2020
-
03
-
19
浏览次数:17
阿道司•赫胥黎:《美丽新世界》 2019-11-22 青野龙吟阿道司.赫胥黎( 1894年7月26日-1963年11月22日)英格兰作家,属于著名的赫胥黎家族。少时就读于伊顿公学,后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巴利俄尔学院。他下半生在美国生活,1937年移居洛杉矶,在那里生活到1963年去世。曾想做医生,却因为视力障碍改变初衷,从事了文学。作为生物学家的儿子,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对人类生活中的矛盾具有超人的预见力。尽管一次眼疾几乎让他视力全失,但在学习了盲文后,他逐步开始写作,先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并在20年代成为一个明星人物。他以小说和大量散文作品闻名于世,也出版短篇小说、游记、电影故事和剧本。通过他的小说和散文,赫胥黎充当了社会道德、标准和理想的拷问人,有时候也是批评家。赫胥黎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是在晚年也对通灵题目如超心理学和哲学...
发布时间:
2019
-
11
-
22
浏览次数:24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 2019-11-20 青野龙吟《童年的消逝》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1982年出版的人文社会类著作。《童年的消逝》一书主要讲述了在成人和儿童共同成为电视观众的文化里,政治、商业、教育等最终蜕变成幼稚和肤浅的弱智文化,人类的文化精神逐渐枯萎。该书的主要贡献不在于断言童年正在消逝,而在于提供了一个解释这种现象何以产生的理论。 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这本书中,着重分析了“童年”是何时产生的,又是何时开始慢慢地消逝。波兹曼的分析不是基于生物学、遗传学的研究,而是从社会结构、从文化的角度展开的。从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层面看,正是因为印刷术的发明,童年的概念才逐渐被明晰起来,并最终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而以电视为代表的娱乐文化的出现,使得童年又逐渐消逝起来,直接的结果是成人和童年两个群体...
发布时间:
2019
-
11
-
20
浏览次数:46
最独特的10本外国文学好书 2019-7-21 青野龙吟虽然这一年看原创小说多一些,但不得不承认外国文学大咖的作品更让人心动。扬•马特尔、阿摩司•奥兹、君特•格拉斯、胡里奥•科塔萨尔、罗贝托•波拉尼奥、马丁•艾米斯、维克多•阿斯塔菲耶夫、科尔森•怀特黑德、萨曼•鲁西迪、翁贝托•埃科……这一座座外国文学高山,每座山都在自己独特的文学场域内闪现着文学之光。在这样的文学书单面前,你要说没好书可读,自己都不信。 《葡萄牙的高山》【加拿大】扬•马特尔/著 亚可/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未读 2017年11月《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者扬•马特尔15年后的新作,讲述了三个故事,跨越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每个故事的主角都因为亲人早逝而去践行某种奇怪的行...
发布时间:
2019
-
07
-
21
浏览次数:17
《罗生门》——哀民生之多艰 2018-08-10 青野龙吟 《罗生门》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191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情节取材于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语》。作品讲述了藤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家奴正在等侯着雨停,当他茫然不知所措,仿若于生死未决时,偶遇以拔死人头发为生的一老妪,走投无路的家奴邪恶大发,决心弃苦从恶,剥下老妪的衣服逃离了罗生门。该作情节简单,人物稀少,短短的篇幅,小小的场面。时间、地点、人物、结局全都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作品虽以旧题材创作的历史小说,却被赋予了一定的寓意,描写了社会最底层顽强挣扎着继续生存的民众,而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历史小说。龙之介的创作生涯是在大正五年(1916年)前后,资本主义高速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开始的。这是一个天灾人祸横行的乱世,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就连京都都那么格外的荒凉。善、恶、虚、实等所有的一切都被绝对化、孤立化,人与人之间也相互疏远、陌生,看不到任何人性的真诚。丢弃的女尸生前“吃”官兵,老妪“吃”女尸,家奴“吃”老妪,人人都在“吃人”,人人又都在被“吃”,完全如同人与狼、生与死的关系。《罗生门》的写作背景是芥川龙之介的失恋。当时芥川爱上了吉田弥生,但遭到了养父母和最疼爱他的伯母的反对,致使他的恋爱无疾而终。吉田弥生最后嫁给了别人。芥川为此很苦恼。一方而他感到家人在所谓好意掩盖下的自私,另一方而他在这个过程...
发布时间:
2018
-
08
-
10
浏览次数:21
《飞鸟集》——静美的爱歌 2018-08-10 青野龙吟“在我自己的杯中,饮了我的酒吧,朋友。一倒在别人杯里,这酒腾跳的泡沫便要消失了。 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是坚忍地站在黑暗中呢。 上帝对人说:我医治你所以伤害你,我爱你所以惩罚你。 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都带来信息说:上帝对人并未丧心失望。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世界以痛吻我,却要我报之以歌。”《飞鸟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诗集,它包括325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首次出版于1916年。这些诗的基本题材多为极其常见事物,不外乎小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等等。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思想家。生于孟加拉数一数二的名门中,是印度四种阶级中最高身份的婆罗门。泰戈尔家是当时孟加拉的学问艺术中心,其父亲为宗教思想家,是婆罗摩尼的指导者,生活在具有先进思想的家庭中,其兄长们皆以哲学家、音乐家、梵文学者而著名。泰戈尔8岁就开始作诗,15岁时出版诗集《原野之花》,被称为“孟加拉的雪莱”。1877年留学英国,1883年结婚,1880年以前的作品,均为描写甜美的爱情与世界之美的诗。1891年前往雪利德管理土地,接触到农村悲苦的生活,从此致力于农村改革运动。同时也开始对政治、社会问题发生兴趣,写作了激发印度独立之爱国怀操的诗、小说、戏曲、还参与印度独立运动。后来,因丧...
发布时间:
2018
-
08
-
10
浏览次数:9
《耶路撒冷三千年》——世界为何变成这样 2018-08-09 青野龙吟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是让世人魂牵梦绕的所在,是惑人的阴谋与虚构的网络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发生的地方。西蒙·蒙蒂菲奥里依年代顺序,以三大宗教围绕“圣城”的角逐,以几大家族的兴衰更迭为主线,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以客观、中立的角度,透过士兵与先知、诗人与国王、农民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创造耶路撒冷的家族来呈现这座城市的三千年瑰丽历史,还原真实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历史是整个世界的历史,它同时也是犹地亚山间一座长年贫瘠的小镇的编年史。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而今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名副其实:这座城市是亚伯拉罕系宗教之间斗争的焦点,是越来越受欢迎的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基本教义派的圣地,是不同文明冲突的战略角斗场,是无神论与有神论交锋对峙的前线,是世俗瞩目的焦点,是惑人阴谋与网络神话的发生地,是二十四小时新闻时代里全世界摄像机聚焦的耀眼舞台。宗教、政治和媒体兴趣相互滋养,使今天的耶路撒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地暴露在世人的目光之下。作者西蒙·蒙蒂菲奥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生于1965年,曾在剑桥大学攻读历史。他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研究员,耶路撒冷旧城外第一座犹太住宅区的建造者摩西...
发布时间:
2018
-
08
-
09
浏览次数:20
《海边的卡夫卡》——世界为何变成这样 2018-08-09 青野龙吟《海边的卡夫卡》是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2003年出版。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主人公卡夫卡的成长史。《海边的卡夫卡》文本,延续了村上春树一贯的虚构的故事设定,却又深刻地投射出现实社会的影子。《海边的卡夫卡》的故事情节分两条线索展开,讲述了少年卡夫卡和老人中田隔空杀人后,不但没有得到惩戒,犯了故意杀人罪、乱伦罪、强奸罪的卡夫卡反而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少年”,中田也宁静地得到了解脱。2006年《海边的卡夫卡》获得世界奇幻奖(World Fantasy Awards)。《海边的卡夫卡》小说由奇数章和偶数章两个故事交替展开,平行推进。奇数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田村卡夫卡的少年,故事以卡夫卡15岁生日前夜独自离家出走开始,他独自坐上了开往四国的巴士。出走的原因是为了寻找自己四岁时就抛弃自己的母亲和姐姐,更是为了逃避“他将弑父娶母”的预言。卡夫卡4岁时,母亲带着比自己年长的姐姐离家出走,不知何故却抛弃了自己亲生的儿子。卡夫卡从未见过母亲的照片,甚至连名字也不知道。当他在甲村图书馆的一个房间里安顿下来时,仿佛是命运在冥冥之中引导,他产生了馆长佐伯是否就是当时离家出走的母亲的疑问。他每天都与少年时的佐伯的“幽灵”在梦中邂逅。终于在一天夜里,他和处于睡眠状态的佐伯发生了肉体关系。馆长佐伯女士是位50多岁气质高雅的美妇,有着波澜曲...
发布时间:
2018
-
08
-
09
浏览次数:22